文/鄭翠鑾 圖/涂靖岳、陳盈希、張庭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三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涂中明,一臉陶醉地吟誦著詩人李白
的《將進酒》,令人難以聯想他是位經營純手工釀製傳統醬油的企業主。
自幼文靜內向的涂中明,還在襁褓時,父親遽然過世,留下母親一人獨自撫養六個孩子,每天跟隨在母親身邊的他心思細膩,因看盡母親肩起一家重擔的辛酸,比起同齡的孩子,格外懂事體恤家人。
家庭環境造就他多愁善感的個性,幸好詩詞的浪漫讓他的心境隨之舒展。「不孝父母,敬神無用;兄弟不和,交友無用……」每天耳濡目染自家兄姐的誦讀,藉著琅琅上口的《昔時賢文》書,他細細咀嚼忠孝節義的古訓,在遵循中內化成做人處事的態度。
熱愛詩詞、小說、戲劇的涂中明,有深厚的文學內涵。從中國詩人李清照的《聲聲慢》、紅樓夢的《好了歌》、陶淵明的《飲酒》到德國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莎士比亞舞台劇詩歌《姑娘,不要歎氣!》等文學創作,他都能琅琅上口。
癡「顛張醉素」狂草大師
就讀小四時,涂中明偶然間看見別人寫書法的「生」字,竟然不是五筆劃寫成,而是一筆畫過,末筆與起筆相呼應,字體狂野俐落。不諳書法的他,初次看見這潦草兼放蕩不羈的筆跡,心中竟十分著迷和悸動。日後,他還為此特別收藏了一套《中國傳世書法》,平日不時地翻閱、欣賞和臨摹。
「或許是與生俱來的天分。」對草書的由衷熱愛,讓涂中明往後凡接觸相關書法時,必會細加研究,尤以狂草為最愛,因為它最能抒發他的胸中意氣。論狂草書法家,他最為欣賞的是唐朝享有「顛張醉素」的張旭與懷素兩位大師。
涂中明隨手拿起懷素的《自敘帖》,流利地暢讀著內文:「懷素家長沙,幼兒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欣喜之情形於色。
從《中國通史》借鏡人生
中國文化歷史的吸引力,涂中明更難以抗拒;其中他最熱中歷史典故。家中有兩套《中國通史》,一套置放於睡房當床頭書,每晚必翻上個幾頁,才會心滿意足進入夢鄉中。假日閒來無事,總愛獨自待在書房中,沏上一壺茶,手中握著書卷,神態自若地享受穿越歷史文化長廊的樂趣。
成長環境的薰陶,涂中明培養出閱讀古書的興趣,而這些歷史典故都深深影響著他的思維,甚至性格。知名的歷史人物,如魏武帝曹操、秦始皇嬴政、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或孫子等人的相關事蹟,他都逐個探根究柢。看盡歷朝的更迭後,他開始研精苦思這些英雄人物為什麼失敗,又為什麼成功?
對於歷史人物的成敗,涂中明認真的逐一分析,並做為警惕和借鏡,檢測自己的處事方法與態度,也從這些歷史事蹟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讓自己的思考邏輯更加變通。
在眾多歷史人物當中,涂中明最欽佩「千古一帝」的始皇帝。他持平分析,秦始皇確在某方面上對後世及中國文化歷史留下極大貢獻,但他治亂世的成功之道,在於靈巧運用法家與兵家管理思想治理國家;其次,他統一度量衡與文字,證明在管理上、集權和應對,都是有見地的執政者。特別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在他統治期間建造的萬里長城、陵墓與兵馬俑,現在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中。
忘情走入詩詞時空
「始皇帝的成功,雖引起社會動盪不安,卻促使很多老百姓想盡辦法在貧困中存活下來。」涂中明試著更深刻地揣摩老百姓在烽火連天、物質貧乏的時代,如何靠自己的生存意志力,拚出一片天。
從歷史獲得的頓悟,涂中明適時用來修飾及修鍊性格,進而逐步化為思維、看法、判斷,甚至融入事業經營理念之中。從而練就一雙精準的獨特眼光,更有效降低失敗的機率。
經營事業三十多年來,涂中明雖喜歡耙梳歷史成敗因果,激勵自己多元思考和接受挑戰。但,一轉身念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時,他又忘情地走入詩詞的時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