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晨聖表示,簡單來說,「金奈米棒複合抗癌藥劑」就像是用來專門運送治癌藥物的「交通工具」般,負責讓抗癌藥物可以準確到達癌細胞展開治療。這對癌症療程來說很重要,透過良好的輸送過程,才能讓藥物真正發揮作用,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而團隊研究也發現,金奈米棒複合藥劑的肺腺癌細胞治療率比單純只使用傳統抗癌藥物的成效來得好,實驗結果顯示約可提高三成療效,且有助於降低副作用、減緩患者身體不適感。
何謂近紅外光?一般人可能對這個名詞不是很熟悉。葉晨聖解釋,在科學界,近紅外光具有「生物之窗(biological window)」的稱號,其特性是藉由近紅外光可輕易穿透人體或生物皮膚的特性進行深層組織治療,且由於人體組織對近紅外光的吸收能力低,因此對人體組織的傷害也可以降到最低,因而有利於進行人體深層組織的治療,作為治癌利器。
葉晨聖表示,除了肺腺癌外,金奈米棒複合藥劑亦能針對其他癌症,裝載合適的抗癌藥物來「對症下藥」,提高療效。團隊曾以會發出綠光的子宮頸癌細胞(GFP expressing HeLa cells)進行實驗,並同樣利用金奈米棒複合藥劑與近紅外光照射來進行抗癌療程,結果發現原本會發出綠光的子宮頸癌細胞因藥效發揮而無法發出綠光,顯示金奈米棒複合藥劑亦可應用在肺腺癌以外的癌細胞中。
團隊指出,目前成大已將這項技術申請台灣與美國專利,並與成大醫院攜手合作、從事動物實驗中。研究團隊估計,最快三年之後,就能向衛生署提出人體實驗申請,希望能在未來為提高癌症療效找到更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