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鞋子不要放這裡……;你下次不要被我『抓到』……;要打架是不是、要打架是不是……。」鄰居又傳來那中年父親在斥責少年兒子沒把鞋子歸位擺好的吼聲。但,這怒斥聲在近十點鐘的夜晚,傳來卻讓人甚覺刺耳。
「一言不中,千言無用。」看來,那中年父親「置物常規」的教養法則,應該是一直未能「奏效」。但,這「無效的表達」既然是「未竟其功」,這做父親的,是否該思考,更換另一種能夠讓那少年「由衷信服而切記在心」的教養方式呢?
這深夜傳來的怒責聲驚擾了我閱讀的心情,而聽在我耳裡的「在在、再再」都全然不是家庭教育裡該有的正向良性引導字句。
如果,你是性子急躁、脾氣暴烈的父母,那麼,當孩子在回應你的叨念與斥責,也總是不耐煩而大嗓門的反駁時,請別「怒急攻心」的再痛斥孩子。請靜靜的思索一下,孩子那一言一行,是否正是你己身言談的「投影」!
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控管好自己的脾性,覺察出事件的「盲」點,再心平氣和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溝通你的訴求,並引導孩子正向認知。否則,不僅原先的事件無法完善責成;更可能會嚴重的斲傷親子間的感情。
又,請勿總是一味的站在大人的高度來責求孩子。有時,該先改變的,其實正是大人自身言談時的行為模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