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時,明正二十四歲,我二十三歲。沒有披白紗的婚禮,在賓州的和平法官公證之下,簡單慎重地完婚。隔年春暖花開之時在紐約迎接大兒子的出世,再隔六年回到台灣,盛夏中迎接小兒子的誕生。
每當記憶回到彼時,兩個兒子的哭笑聲、喧鬧聲、童言童語、撒嬌耍賴,吃飯津津有味,讀書朗朗有聲,聲聲入耳,彷彿仍在耳畔。那胖胖的身影,稚氣的童顏,青少年時初發的髭鬚,依稀仍在眼前,甚至還聞得到他們身上的奶香味、汗臭味,青春期偷抹髮膠混著古龍水的味道。
我不知歲月荏苒,總覺得自己年紀還輕,只有兒子的不斷成長提醒著我光陰的流逝。轉眼竟已到了升級的時刻。
大兒子二十五歲完成終身大事。婚禮在加州的海邊舉行,黃昏中,新郎雙臂挽著父母的手,在樂聲中踏過青青草坪走向團花緊簇的禮壇,接著是六對伴娘與伴郎引導,最後新娘在父母的陪伴下緩緩走向新郎。夕陽下,海浪聲中,交換彼此的誓言。沒有宗教儀式,主持證婚並代表親友獻上祝福的,是兒子英國籍的乾爸爸。禮成後,二十四隻和平白鴿飛上天際,襯著彩霞與落日,畫出幸福美麗的遠景!接著是樂團演奏聲中的戶外晚宴,月光下對對佳偶齊舞。沒有賓客冗長的致詞,只有家長代表致謝,以及弟弟幽默頑皮的祝福。魔術表演帶來高潮,接著音樂愈來愈熱鬧,彷彿催促長輩回房休息,留下年輕人狂歡終宵。
這場婚禮成了典範,親友之間有口皆碑。當年十九歲,熱戀中的小兒子心嚮往之。
承繼著家族早婚的傳統,今年小兒子也趕在二十六歲之前結婚。作為主婚人的我們照樣隨順新人的意思舉辦婚禮。
一樣是海邊的青青草坪上,一樣是雙方父母分別攜手伴送新郎、新娘走上禮壇,走向人生的新階段。不一樣的是午後雷陣雨,賓客撐著繽紛的大傘觀禮,堅定的九對伴郎伴娘淋雨引路,一對新人笑嘻嘻、不畏風雨地交換感人的誓言,而證婚的竟是新郎的嫂嫂、七年前的新娘子,因為新人覺得兄嫂正是他們幸福的模範。禮成之後,飛起的鴿子換成了揚鼻的大象,在眾人驚呼中走向新人致賀,與賓客合影留念。及時雨不曾攪亂幸福的步驟,堅持浪漫的新人展現了必定攜手完成理想的勇氣。婚姻也像天氣,總有不可預測的情況,豈能一切盡在計畫中?隨機應變,順自然而體天意,攜手走向充滿生機、玄機、轉機的人生旅途,不求一路寬坦順遂,但求機緣湊巧,相伴修持圓滿。
當年沒有婚禮儀式的我們,在燭光晚宴中彼此舉杯慶賀,那時二十四歲的他在我眼中浮現,勇敢中帶著魯莽,熱情中透著細膩,叛逆中有一份自省,豪放中又有一份羞澀,那些吸引我的特質至今依舊,只是已經內斂。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麼簡單明瞭的誓言。我們的婚禮、兒子的婚禮,不論何種儀式,不論何時何地,彼此真心的承諾就是幸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