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忠冠軍龍服打響名號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2.09.02
810觀看次
字級

今年倫敦奧運上,中國隊勇奪三十八面金牌、二十七面銀牌和二十三面銅牌,戰績僅次美國。由於得獎數目多,幾乎每天都能見到中國選手上台領獎。這些年輕選手清一色穿著「冠軍龍服」,顏色、樣式劃一,十分吸睛,大陸媒體報導,這件「冠軍龍服」的贊助商是在大陸有「中國聯賽發動機」之稱的安踏體育用品公司,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是幕後推手。
今年也到倫敦觀賽的丁世忠回國後告訴大陸媒體記者,每天看到選手穿著公司製作的服裝上台領獎,讓他感到此生從未有過的驕傲。因為他從做體育服裝的第一天起,就有讓中國運動員穿著安踏的品牌站上奧運領獎台的願望。「企業一年有多少利潤、一年有多少稅收,我都沒有感到驕傲,但這一次中國代表團能夠穿上我們的服裝,而且得到那麼高的評價,我自己第一次感到驕傲,」他說。
安踏體育在大陸,除了擔任中國奧委會二○○九年到二○一二年的合作夥伴,常年贊助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全國排球聯賽、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和中央電視台《籃球公園》節目,還與五支水上運動國家隊簽約,為中國水上運動提供全面支援。
跨界行銷 搶占奧運大餅
在倫敦奧運露臉,是安踏第一次聯合國際奧委會和中國奧委會的跨界行銷,不僅在領獎台上,奧運期間在麥當勞、寶潔、希爾頓等眾多「合作夥伴」的場域,都出現冠軍龍服身影。
不僅如此,安踏還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豎立巨大冠軍龍服模型,引來路人觀看;推出全新奧運宣傳片,邀請體育明星參與,包括中國奧運首金許海峰、跳水女皇郭晶晶、桌球奧運冠軍孔令輝等。媒體初估,安踏贊助中國奧委會金額高達人民幣六億元。鍾情奧運的丁世忠說,「為了運作與中國奧運會的合作項目,安踏準備了充足的配套資金。」安踏此次主攻「中國軍團」,為的就是搶占「奧運大餅」中最大的一塊。
迎戰庫存 敢拚搏才會贏
在大陸體育用品業界,丁世忠一向是個敢拚博的企業主,面對大陸媒體追問如此砸大錢是否有成效時,丁世忠說,「奧運營銷不是一個簡單的曝光,是品牌的一種沉澱,一場大的營銷就是一個沉澱的過程。」雖信心滿滿,但什麼時候能產生效應,他也不敢妄下結論,但網路上也確實有許多網民詢問這件龍服上哪買。
丁世忠之所以不惜重金宣傳,根據報導,是因為近些年大陸本土體育品牌庫存壓力大,不只安踏,其他體育品牌也希望借助奧運的宣傳力來提升品牌形象。對此,丁世忠坦言:「壓力肯定會有的,但是,我們的優勢也是別人所不具備的。」為了能削弱庫存,提升品牌,安踏內部做了很多調整。

草根性強  學習國際公司
經濟改革多年,中國市場早已是國際化競爭,體育用品類的國際一線品牌扎根中國市場,和中國品牌同台競技。「安踏等中國本土體育用品品牌憑藉對中國消費者、市場更精準的認識把握,在競爭中掌握了更多發言權。現在國際一線品牌市場份額不到百分之三十,中國本土品牌達到百分之七十。」丁世忠接受專訪時表示,自有品牌的路走得辛苦,但一切都值得。
十八年前,安踏創立,一年營業額只有幾百萬。從小在父親的工作室裡看著家人做「旅遊鞋」(運動鞋)代工,提供給國際大牌,貼上耐吉(Nike)之類的商標,以高價銷往世界,丁世忠心裡立下「做自有品牌,中國人能買得起的鞋」的願望。一九九九年,他力排眾議,在公司銷售額不過人民幣五千萬時,花人民幣八十萬元請大陸的「桌球王子」、拿過兩面奧運金牌的孔令輝擔任品牌代言人,還大手筆賭上了一整年的利潤四百萬元在北京中央電視台上打廣告。沒想到,丁世忠贏得賭注,帶動晉江的其他品牌開始爭相效仿,讓晉江迅速聚集了許多前來淘金的廣告人與明星經紀人。
從那時起,丁世忠藉勢完成從生產到自營銷售體系,並開始往二、三線城市滲透。「我們需要變成價值鏈的領導者。」丁世忠說,面對愈來愈多的模仿者,他思考如何贏得先機。媒體分析,丁世忠身上有一種敢於冒險、愛好創新的特質,這種特質等到國際品牌撤走晉江後,才顯出珍貴,其他失去代工訂單的企業主恍然大悟,要生存只能學習丁世忠走自有品牌之路。
事實上,丁世忠的品牌路還沒走穩,他說時下有一些人「寧要假的洋品牌,也不要真的國內品牌」,目前國際品牌在中國的滲透力強,個別區域招商甚至拒絕大陸品牌,「例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等商業街和高端商場,在同等的情況下只要國際品牌。」他說,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也同樣困難重重,「我們的企業雖然已做到快一百億元,但全球性的企業經常是幾千億元。當我們要贊助一個體育賽事時,國際品牌出的錢肯定比我們多。」
儘管如此,丁世忠的安踏公司總部,六成的總監或副總監都來自像耐吉、沃爾瑪、寶潔這樣的跨國公司,他聘用智威湯遜做廣告策畫,用麥肯錫做戰略諮詢,用摩根士丹利為上市承銷服務,用美世為其做人力資源管理……丁世忠說,在與這些國際大公司合作過程中,他都是暗暗學習。「我最大的優點就是敢學敢用。我最大的個性就是不斷地否定自己。」草根性強的丁世忠靠著好學,過關斬將。

賺多捐多 年底展店 8000家
今年初,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發布去年全年業績,其中營業額上升百分之二十點二達八十九億元,毛利增加百分之十八點七。公開披露的財報中也顯示,安踏二○一一年中期奧運廣告及宣傳費率升至百分之十二點六,二○一二年更達百分之十四。若按照二○一一年營業額人民幣八十九億元計算,安踏包括奧運在內的體育營銷費用已超過人民幣十二億元。
產品項目涵蓋服裝、鞋及配件,推出兒童體育用品家族和時尚鞋品家族的安踏,在中國的營銷網路達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包括一、二、三、四線城市,預計今年底,店數增加為七千八百至八千家,運動生活家族店數目為八百至九百家,兒童家族店數目同樣也是八百至九百家,FILA專賣店為二百五十至三百家。甚至推廣至海外,進入東歐的賽爾維亞、匈牙利,東南亞的新加坡、菲律賓,中東的科威特,南美的巴拉圭、秘魯等二十個國家和地區。

小檔案
丁世忠,1970年生,福建晉江人,中國奧委會合作夥伴、知名體育用品企業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的首席行政官、執行董事兼主席。
十七歲未繼續升學的他,和其他眾多想出人頭地的大陸年輕人一般,離開故鄉到北京打拚,他帶著向父親借的一萬元人民幣和六百雙鞋到北京推銷。1994年,加入安踏體育用品公司的前身、由岳父丁思忍創辦的安踏公司。1994年至2000年間,丁思忍註冊兩家公司安踏福建和安踏中國,製造和銷售運動鞋。2002年4月,丁世忠家族100%控股的晉江世發公司也投資人民幣三千萬元,成為安踏福建股東。同年,岳父將安踏福建和安踏中國的股權無償轉讓給他,2007年安踏體育用品公司在香港上市。
安踏原從事鞋類代工事業,2005年,他成立大陸第一家運動科學實驗室,致力於運動科學研究,協助培育運動選手,並與網球名將揚科維奇、鄭潔,乒乓球世界冠軍王皓及NBA休斯頓火箭隊球星斯科拉簽約,為他們訂製專屬裝備,每年為123支專業球隊、3335人次,提供產品。目前安踏已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品質免檢產品」等榮譽,連續七年在運動鞋市場綜合占有率名列中國第一。
2008年四川發生大地震,他的公司向災區捐款、捐物,同年12月,中國民政部授予安踏「中華慈善獎」,丁世忠個人則因對體育界的貢獻,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並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