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國地解禁請再三思

 |2012.08.29
1596觀看次
字級

財政部計畫修改台北市和新北市國有土地禁售政策,將二○一○年立法院要求財政部將雙北市五百坪以下國有地禁止標售鬆綁,這是財政部一連串活化國有財產的措施之一。標售國有財產雖然立刻可以為國庫帶來一筆進帳,但是其副作用遠大於其效益,這是一個飲鴆止渴的短視政策,政府應該三思其後果。

據統計雙北市相關國有土地估有上百筆,總面積約十五公頃(約四萬五千三百七十五坪)。當初禁售國有土地,就是因為雙北市房價飛漲,政府標售國有土地成為財團搶地,推升土地價格,墊高房價的元凶,等於政府為搶標價格背書。為了抑制房價而停止標售。結果實施才兩年,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政府就動念改弦易轍,這是非常草率的短視近利決策。

國產局表示,兩年來禁售雙北市五百坪以下土地,並未導引房價下跌,房價反而微幅上揚。好像禁售政策一無是處,其實是眾多打房政策工具齊施,都壓不下房價,如果沒有這些冷房措施,房價豈不如脫韁野馬。當經濟環境惡化,房價好不容易出現鬆動跡象時,政府就放棄冷卻房價政策,政策一鬆綁,房價又會有另一波上揚。政府的土地、房價政策「一手打房、一手護房」,相互矛盾,「追求公平正義」的理念就會全面崩盤。

為了開拓財源,填補財政黑洞而出售國有地,這是投石填谷,完全沒用。從過去經驗可知,即便標售國有土地,其收入占中央政府總歲入有限,負面效果卻十分巨大。過去十幾年政府不斷減稅,以為可以吸引投資,結果投資環境沒有改善,財政卻不斷惡化。財政部想標售國有地,以「今天賣了,明天就沒有了」的短視手段度過財政危機,那是緣木求魚。

雙北市地區地狹人稠,建地有限是屋價居高不下的主因。建商說,政府是最大地主,只有政府釋地才能增加房屋供給量。但是即使建商高價標得國有土地,所建的住宅也是一般人難以高攀的豪宅,對紓解住的需求不但無益,還會帶動屋價繼續向上,助長房市泡沫化。

國有土地活化並不是只有賣地一途,例如釋出土地使用權,讓房屋價格不含土地所有權成本,應可大幅降低房屋價格,若干年後期限屆滿,政府仍可收回土地權,就不會出現變賣祖產的問題。

或許財政部會說,建商對標售土地使用權興趣缺缺,造成標不出去。這是因為民眾對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所有權的新產權方式陌生。在國外如歐洲、新加坡,甚至中國大陸等,這種只有使用權的住宅相當普遍。只要政府宣導,民眾接受這種觀念,建商也會逐漸適應新產權的操作。

在消費者和建商普遍接受以土地使用權之前,政府可以先扮火車頭角色,蓋社會住宅,供年輕人或弱勢老人居住。不但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同時也可以協助實現住的正義,一舉兩得。

政府拚經濟,救財政,必須從長遠,從寬廣的社會面思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做法,只會使情勢更加惡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