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南無那囉謹墀」,梵文namo-narakindi,「namo」是禮敬、皈依、皈命之意;「narakindi」是青頸觀音,因此整句咒語譯為「禮敬皈命青頸觀音菩薩」。
不過《大悲咒註像》則將此句咒語意譯為:「此是法身名號,起報化身,廣度眾生,獲金剛身。」
所以「南無那囉謹墀」也被視為廣度眾生的三身如來,起法、報、化「一即三,三即一」的關係,正如《梵網經玄義》所言:
佛有三身,謂法、報、化,法即本覺性體,報乃始覺智圓,化則慈悲應現。有處云法身名毗盧遮那佛,此翻光明遍炤;報身名盧舍那,此翻淨滿;化身名釋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然晉譯華嚴皆稱為盧舍那,唐譯皆稱毗盧遮那佛。
因此,如來「一即三,三即一」的化顯,與左側題記「此是清淨圓滿報身毗盧遮那佛本身大須用心」形成直接的符應關係。
而題記「毗盧遮那佛」,梵文為vairocana,亦譯為「毗盧舍那」,意譯為大日如來遍照、光明遍照,漢譯則為「廣圓淨」,經疏中解釋「毗盧遮那佛者,翻廣圓淨也。橫者,十方法界中無所不通,從三世際中無所不遍,故言廣圓淨」。所以,毗盧遮那佛不僅具有光明遍照的體性,而且也是佛陀廣大圓滿法身的化現。
《華嚴經》有一段關於毗盧遮那佛的記載,經文中說,在無量塵數的世界,有一處名為香水海的寶地,海中有一個如妙蓮花形的世界,此世界稱名為蓮華臺藏世界,其海淵深廣大,能容萬物,無德不備,無相不現,而這個嚴淨的世界,就是過去毗盧遮那如來行菩薩道的華藏淨土。
經文中如來佛智妙德所嚴淨的佛土世界,正深深地感動著禪師,某日,禪師看《華嚴經》,上堂,言: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塵塵剎剎,總不離箇華藏世界海。有高有下,有有狹,有具有不具,有等有不等,有清淨有不清淨,有短壽有長年。
且問毗盧遮那如來今在哪個世界中說法?說什麼法?三乘法?一乘法?說無上乘法?無所說?
若道得,許你淨佛國土,遊戲神通,有情無情同證同入。若道不得,生死海內沉浮?
道得與道不得皆叫人如此沉重,禪典裡,禪師和學僧都沒有回答,也許不回答也是一種回答。
所以今宵,不論禪師是否許我遊戲神通,還是生死沉浮,昨日飛瀑有聲雲未掩,今日深澗無魚水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