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郝龍斌公開呼籲以正面積極的態度處理陳水扁保外就醫的問題;讓陳水扁保外就醫,在撫平社會傷痕上有積極意義。建議組成醫療小組,針對扁的生理及心理狀況進行專業評估,從寬考量。五月間,佛光山星雲大師也向馬總統提出「寬待陳水扁,赦免林毅夫」的建議,與郝龍斌的說法前後呼應。
星雲大師和郝市長的建議引起正反兩面的反應,綠營原本就為了此事奔走多時,當然支持;藍營認為陳前總統是以貪汙罪名被判刑,而阿扁從來不肯為他的過失道歉,還一直表示這是政治迫害,放他出來簡直沒有是非,更坐實了他是受到政治迫害的說法。
正因藍綠間的意見不一,使得社會無法公正客觀或以更包容的心態看事情。就以阿扁是不是受到政治迫害為例,法律已經宣判,事證清楚確鑿,就算保外就醫也是基於他的身體狀況,不是藍綠兩方各自說了算,否則還需要司法嗎?能不能讓他保外就醫是司法的權責,然而,法務部表示,陳水扁不符合保外就醫的規定,而且他在獄中可以受到應有的醫療照護。
法律不外乎人情、事理,陳水扁的案例較為特殊,誠如郝龍斌所說,「讓扁保外就醫絕不只是司法問題,而是牽動許多綠營支持者情感的社會心理問題,基於他是前任總統,對他可以有一定的尊重,從寬考量。」星雲大師也說,社會是講法治的,但是出家人以蒼生為念,而且台灣當前需要團結合作,他才會選在佛誕節、母親節的時刻提出呼籲。
星雲大師和郝市長都不是單純從司法的立場,而是從人道主義、社會安定和國家元首的多層面提出呼籲。或有人批評郝龍斌是基於他個人政治生涯規畫,才會提出對綠營示好的意見。但是郝市長的立意是「撫平社會傷痕,邁向人權新世紀」,台灣社會的衝突這麼嚴重,面對嚴峻的經濟外交情勢,只有從尊重對方做起,才有可能化解衝突,共同面對內外的考驗。藍營人士是否也考慮星雲大師所說「給人一點空間,給人一點希望,能夠原諒,不要仇恨」的胸懷,正視阿扁保外就醫的問題。
在此,我們要順帶一提的是赦免林毅夫的問題。林毅夫事件是時代的悲劇,他曾經是台灣優秀的人才,雖然當年「叛逃投匪」,但是兩岸關係早已改變,台灣的人權觀念也進步許多,過去被列為黑名單的台獨人士早已成為政壇上的要員,再說,林毅夫的事件也已經過了法律追溯期限。軍方不願意接受林毅夫的原因只是面子問題。試問:為了面子而捨棄人權,這是台灣民主社會應有的抉擇嗎?
陳水扁和林毅夫是兩個不同的個案,但都牽涉到台灣的人權和人道指標,而且也影響著藍綠間、兩岸間的和諧與和平前景。台灣是一個成熟而開放的社會,能否邁向更寬容的境地在此一舉。請馬政府慎重考慮「寬待陳水扁,赦免林毅夫」,讓我們以更開闊的胸襟往前看、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