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立法院雖然通過了汽缸排氣量五百五十CC以上之大型重型機車得以行駛高速公路,交通部卻把施行的權責完全放給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因考量細則的修改及號誌的調整等問題,暫不願承諾重機上路。對此,早已摩拳擦掌多時的重機族感到不滿,認為交通部有意讓各地方政府各行其道,造成南北不能整合,事實上是一種拖延戰術。
重機族期待國道開放上路已久。會買重機,追求的也就是馭風而行的快感,雖然很多快速道路都已開放給重機,但不能駛上高速公路,總是心有未甘。業者也普遍期待這個法案的施行,雖然對重機在台的銷路不見得有很大或很長遠的影響,但所謂的「蜜月期」一定會有的,以旅行為目的消費者,會因而加強購買的行動。
但也有業者不樂見重機上路的法案落實。經營特殊零配件工廠的趙先生認為,台灣有很多方面的條件都不如歐、美、日的重機環境,例如汽機車駕駛人的素養、道路安全的狀況、駕駛人對重機文化的了解等等,就現有的技術面來看,重機上路只會造成更多的危險。
趙先生指出,廠家引進大排汽量的車,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事實上,這類車種的設計和使用都是針對歐美國家,不適合亞洲人。日本人雖然是設計者,也都在歐美設廠生產,再逆輸入回日。而重機在日本是一種特有的文化,有其特定的操控技巧和體能訓練,加上日本人固有的守法精神,因此很少造成無辜的傷亡。趙先生認為,重機未上高速公路之前,每個月就頻傳傷亡的消息了;台灣人要促進的是人車和諧相處的原則,而不是開放更多道路的上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