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的崩解,追根究柢,是家庭之敗壞。
許多人無心於家庭,卻整天大談教育,這只能說是自欺欺人。
家庭始於一夫一婦,真要重建教育,就應該先從夫妻相處做起。
聽說有夫妻自結縭以來,自始至終琴瑟和鳴,從無爭吵。這當然令人艷羨。但如此福慧兼得者,畢竟只是極少之特例。若真論一般夫妻,恐怕仍多半如我與內人一般,才剛結婚,才過蜜月期(這蜜月期可能短至幾天,甚至不到幾天),便開始衝突;這衝突,先是想法的摩擦,漸漸轉成激烈的口角。如此口角,在婚後的前幾年裡,我夫妻可半點沒少過;嚴重時,也曾冷戰數周,毫不言語。
夫妻相處,向來艱難。蓋男女之異,原本就天差地別;彼此家庭背景與生活慣性,也必然相互逕庭;雙方的種種偏執又誰也沒比誰少;再加上大家漸漸晚婚,生命柔軟度已多退化;偏偏,又趕上男女關係不甚健康、個人主義更無限張揚的這個時代。於是,在彼此毫不遮掩、也無可遮掩之下,所有的缺陷,所有的矛盾,都徹底暴露於前;因此,整天盯著、整天看著,焉能不礙眼?又焉能不憎惡?最後結果是,夫妻扞格,幾成必然。
怎麼辦?
我只記得有句老話,「危機,便是轉機」;這話人人會說,但真能有此一「轉」,卻不容易。轉得了,從此漸入佳境;轉不了,於是每下愈況。當年,我幸而有此一轉;如今回頭再想,這關鍵一轉,還是有賴於那修行的自覺。
所謂修行,就是照見自己;換言之,能否返觀自照、看見自己,便決定了這關鍵之一轉。若能返觀自照,在看似困蹇無路的山重水複中,才可能一轉轉出那一村的柳暗又花明。
所謂返觀自照,其實,也不過是回個頭來、心平氣和地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原來有諸多習氣,有種種偏執,有隱微之浮誇,有難言之虛矯,還有,還有那許許多多不願承認之限制。
修行,就是承認自己的限制,從而體諒對方之不足。
以前,自照工夫還不到時,夫妻才一衝突,我的瞋恨之念便起,剎那間,瞋恨化身千萬,布滿四方,放眼望去盡是對方之不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越不順眼,便越強化自己嗔恨的正當性。於是,越看越嗔,越想越恨,念念相續,死生流轉,其實,這就是個無間地獄。
這地獄,當然是自造的。
佛家說,修行是「離苦得樂」;講白了,就是別再自造地獄,別再跟自己過意不去!許多年後,我終於明白了這點,也才學會不再跟自己過意不去。從此,若與內人再有隙罅,又開始心生嗔恨,便像個旁觀者緊盯著自己,細細看著那念頭如何念念相續,得再轉念幾回,才肯罷休。所幸,近年來因盯久了,「眼力」稍有長進,自照也逐漸清明,於是,那些熾烈的嗔恨之念,真要沒完沒了不斷催逼,也漸漸不再容易了。
也因此,這些年來我開始學會了「珍惜」每回的衝突。煩惱即菩提,是呀!有了煩惱,才可自照;有了衝突,才可更清晰地看見自己。如此自照,看久了,也看仔細了,只覺得,自己其實好笑又好氣;但是,若真要自責,又知無益;於是,我只好抬頭望望窗外,一看,好天氣呢!
此文將收入作者新書《教養,不惑》(時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