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凡
發願是成長動力的大因緣,也是推動自己走出慣性、僵化、固定思維和行為模式、創造新生活的契機。
一般學佛的人都會被教導要發願。發願,是許自己一個充滿生機蓬勃的未來。但是,也有人不明究理,道聽塗說,擔心自己發願後,諸佛菩薩會緊迫盯人,或因為做不到而秋後算帳,遭到下地獄之類的可怕果報,因此不敢為自己的人生許下願望。
正信的佛法是給人歡喜的。發願後就算只做一、二分,或者做不到,諸佛菩薩也會繼續祝福我們,並不會因為我們表現不好,而大顯神通修理我們一頓,怎麼說呢?
一來諸佛菩薩以歡喜利他因緣示現人間,不會加諸眾生恐懼和害怕,如觀世音薩慈悲度眾,又名「施無畏菩薩」;二來因果自作自受,做多少、算多少,誰都代替不了誰,如《華嚴經》云:「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真的受到三惡道的果報,也是我們自己錯誤的身口意行為所招感來的,絕不是因發願助人未成而來的。
人,最怕沒有盼望的未來。發願,如同在茫茫人海中,點亮自性的燈塔,創造發光發熱、多彩多姿的豐富生活。
發願後人生有了目標,就會按部就班做好周詳的規畫,如星雲大師所說:「有原則則不亂,有計畫則不忙,有預算則不窮。」就能活出不忙、不亂、不窮的美好生活。
有願就有力,有力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