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對公視的期待

 |2012.08.09
2516觀看次
字級

公共電視從一九九八年建台以來,始終無法擺脫人事的紛擾。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公布公視第五屆董、監事補提名名單,十九位名單中涵蓋傳播、影視、藝文等各界人士。這份名單雖未必讓各方滿意,但至少顯示文化部有心經營公視,算是邁出改革的第一步。

回顧公視的歷史,的確是一部台灣政治發展的縮影,一九九○年公視成立籌備委員會,廣招知名人士,可惜都是官方色彩;後來民間也成立籌備會,這段期間適逢台灣民間社會力崛起。公視籌備多年,卻始終不見蹤影,一九九六年又有一批文化界人士組成公共媒體催生聯盟,發起「拯救公視」活動。

一九九七年立法院終於通過《公共電視法》,翌年推舉出公視董、監事,公視基金會正式成立,十八年的建台歷程總算告一段落。但是公視並沒有因此順利營運,除了無法獨立製作節目之外,政黨的介入更令公視難為。二○○六年公視與華視合組公廣集團,之後又有原住民、客家、宏觀等電視台加入。

政治力量的介入是公視最大的致命傷,除了製作一些置入性的歌功頌德節目,還停播監督政府的節目;尤其在董監事人事的安排上,使得公視的前景一片黯淡。第四屆公視董事會成立之後,董事長鄭同僚在節目的選擇上就備受爭議。二○○八年政黨再輪替,接著爆發董、監事之爭。國民黨除了補選名額進入,還凍結公視預算。政黨之爭鬧得公視根本無暇關注節目的製作,其間曾遭到監察院的糾正,人事案更是鬧到法院。

從這個歷程看來,公視從誕生以來就沒有在正常的環境下成長;當然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成為「全民所有」的電視台?許多人拿日本NHK和英國的BBC作標竿,認為公視也應該經營出這樣的水準。可是台灣的公視規模及擁有的資源,自然無法和這兩家電視台相比。

公視每年的預算大約二十億,員工約七百五十人;NHK預算二千五百億,員工愈萬人;BBC一千九百五十億,員工二千三百人。從這個比較中就知道,以這樣小的格局,如何能要求作出和NHK、BBC一樣的水準?也無怪乎許多學者建議政府和立委應該要多支持公視,讓它的規模擴大。

公視的問題除了規模不夠之外,它的獨立性經常受到政治的干預,這才是它發展的最大阻力。如果各政黨或政治人物沒有清楚的認知,以為公視花政府的預算,他們就可以把黑手伸到公視裡,不論是干涉它的人事或節目的製播,都有可能影響到公視的公信和正常發展。有人認為應該讓公視走向商業電視台與其他電視台競爭,當然,這不符合當初設立公視意旨。商業電視台已經夠多了,還差政府編列預算的一家商業電視台嗎?

這次龍部長提出的第五屆補提名單尚獲肯定;但公視的挑戰才開始。文化部將於十月間提出公廣政策建議報告,由於這是龍應台對於公視交出的第一份考卷,能不能讓公視從此步上正軌,各方期待甚殷。期許新的董、監事能擺脫過去人事的糾葛和政治的干預,將公視帶向全新的路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