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除了體適能,還包括服務學習(義工)等項目,造成家長、學生為加分搶當義工的亂象。
教育部訂定原則,未來學習服務要有校內外「認證」,不能漫無章法。
教育部對這兩件攸關未來國中生的升學權益,唯恐引起不必要爭議,一再「妥協」,結果換來的是社會的冷嘲熱諷;雖然希望落實在國中生活教育中,但是社會意見領袖總是雞蛋裡挑骨頭。教改到這種地步,著實令人失望。
免試升學把標準「量化」後,成為升學評比基點,逼得所有國中生從國中七年級開始就要認真上「體育課」,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升學考試帶動學習」?
免試升學希望學生有更好的「道德情操」,所以設下積極的「義工」服務的「格式化」,從之前主動參與社會的熱情義工,到現在被「規定」國中生都要全面到社福機關「虛應」完成「固定時數」服務。
如果加上教育部設定防弊的「認證」規定,這與發自內心「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積極助人意義,大相逕庭,請問,這是我們要的教育改革嗎?
筆者認為,檢討教改若如果不回到國中三年的教與學的內容「深化」;如果不能從體育、綜合活動等全面教學提升;如果不能把「定調」拉回來,十二年國教是捨本逐末。
林泉利(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