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客廳裡就傳來一陣陣談話聲,仔細聽,才發現是母親的朋友在跟她介紹各種直銷產品。
客人走後,茶几上留下不少東西,我看了忍不住跟母親抱怨:「幹嘛要買啊?直銷的東西都很貴呢!」媽媽卻告訴我:「那個朋友錢都被她兒子花光了,不得已才做直銷的。」
說完,媽媽解釋給我聽:「朋友跟她先生都已經六、七十歲,家裡有兩個兒子。小的那一個,前幾年說要做生意,跟她借了一筆錢,結果生意失敗了,錢也賠光了。」
「後來,老二不甘心,要求媽媽再借他一筆好重新再來,她已經沒什麼積蓄了,只好把房子拿去抵押貸款,把錢給兒子。」
「結果又失敗了。對不對?」我問媽媽。媽媽點點頭說:「是啊,這次不但把抵押貸款的錢賠光,連房子都被法院拍賣,弄得他們倆最後去租房子住。現在只好做點直銷維持生活。」
「那她另外一個兒子呢?」我問媽媽。媽媽卻說:「大兒子是個上班族,現在弟弟住在他那裡,還得負擔弟弟生活費呢。」
我聽了很訝異,問媽媽:「為什麼?生意做不成,至少可以找個工作養活自己吧?」沒想到媽媽卻說,「聽說那個孩子不但不肯工作,還處處要吃好的、用好的,讓他哥哥很頭痛。」
「哇,有這樣的兒子或弟弟,該把他趕出去吧 ?」我跟媽媽說。好心的媽媽卻只是替她朋友抱屈,覺得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真是無可奈何嗎?跟朋友們講起這件事,大家的意見可就不盡相同了。
「其實,會不會做生意,應該是有些跡象吧?如果從小大手大腳,不知節儉的人,應該很難做生意,畢竟生意是進出都得注意的啊!」有人這樣說。
更有人表示:「會不會做生意應該是天生的吧?我們小學同學裡,會讀書的最後都去做公務員或老師,不會讀書的生意都做得不錯呢。」
這時,有人接話了:「對啊,我都跟人說,讀書就是為了找到可以維生的技術,如果你本身原本就具備這類技術,又何必讀這麼多書!」
玩笑歸玩笑,大家依然替那對夫妻抱屈,也一致同意:不管兒女要做什麼,做父母的千萬別把自己的老本全貢獻出來;可以在能力範圍之內幫忙,但一定要量力而為,否則兒女生意一旦失敗,老人家很可能連日後生活都成問題了!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