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專題報導】繼去年冬天「發熱衣」熱賣後,在今夏氣溫屢創新高,熱浪接連來襲之際,市面上所推出的「涼感衣」,銷售同樣不俗。7-ELEVEN上市一個月就賣超過二十萬件;家樂福業績較去年同期增六成;7-net的OPEN小將童裝單日最高曾熱銷三千件,導致所有便利商品都陸續加入戰場。
市場如此強勁,消基會卻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揭露,涼感衣的「冷」感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而非穿上以後就能一直保有涼爽;據調查,更有半數未達業界標準,涼感效果令人質疑。目前涼感程度不足的檢測樣品包括「lativ涼感原色V領衫-女」、「LIFEWAY Girl涼感冰紗圓領Tee」、「零著感涼感衣附罩杯式背心」、「女酷涼防曬圓領衫」、「安德森保羅酷涼衫」。
全球為極端氣候所苦,驟降、飆升的氣溫讓民眾大喊吃不消,而聰明的商人也趁機推出相關商品大發利市。廣告中涼感衣更宣稱能降溫的誇大效果,促使消基會進行調查。五至六月間,該會從量販店、超市、服飾店及網路等通路採樣男、女各五件以降溫或涼感、冰涼等為訴求的衣物送驗,發現有半數廠商瞬間最大熱流通過量(Q-max),低於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與驗證評議委員會所訂定的○·一四 W/cm2(W:瓦特,cm2:平方公分)標準,涼感效果有限。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指出,涼感衣是藉由熱傳導效應,將溫度由高溫處傳導到低溫處,達到降溫的目的。因此,涼感衣在穿上的瞬間的確會感到涼爽,但當衣物的溫度與外界達到熱平衡後,涼爽的感覺就不明顯了。此外,如果在溫度高於體溫的地方穿上涼感衣,外界的熱反而會傳導到身體上,如在室外太陽下,不但可能沒有涼爽效果,甚至會有悶熱感,所以在室內,尤其是冷氣房,效果較佳。
消費者需注意的是,目前國家標準中並未對所謂的涼感衣物訂定相關規定,而業界通常是以業界所訂定的Q-max值為標準,Q-max值愈大,瞬間涼感便愈明顯。換言之,如果廠商要取得瞬間涼感機能性紡織品標章,Q-max值就必須大於或等於○·一四 W/cm2。
而本次測試的十件樣品,Q-max值皆介於○·一至○·二 W/cm2之間。其中有五件的Q-max值大於或等於○·一四W/cm2;有五件小於○·一四 W/cm2。蘇錦霞表示,後者Q-max值雖然仍比一般纖維高,但既以涼感為訴求,其值仍應提高,才能讓瞬間涼感更加明顯;也建議消費者購買時依此為選購依據。
蘇錦霞指出,由於政府尚未訂定「涼感」標準,所以就算產品Q-max值小於○·一四W/cm2而自稱具涼感也無法可罰,勢必損害消費者權益。因此,她除呼籲業者顧及信譽,提供涼感量化數據或標示出Q-max值供民眾參考,也期待經濟部標檢局儘速制定涼感標準,讓業者和消費者都有所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