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賓士的A系列小車在拉施塔特廠生產,車牌位置掛著「Made in Rastatt」。 圖/法新社、美聯社、路透非報系
文/戴定國
當我們提倡要以MIT(台灣製造)自豪時,如果你到大英博物館買木乃伊玩偶,發現標籤寫MIT,會失望嗎?
英國知名品牌Burberry有一百五十年歷史,代表純正的英國傳統,更曾獲選皇室的御用服飾。二○○七年決定遷廠到中國時,抗議聲四起,連王儲查理王子都介入協調,希望留在英國,但改變不了Burberry的決心。
許多品牌標榜,「我們不只做衣服,我們創造風活品味(life style)」。Burberry工廠原在威爾斯,當地婦女縫製的,比中國女工縫製的更有英國風(style)嗎?
許多人以擁有瑞士表為傲,但愈來愈多瑞士表未必完全「瑞士製造」,至少零件方面。根據瑞士法規,必須使用瑞士機芯、在瑞士組裝、完成最後檢測,合乎三條件才能使用「瑞士製造」字眼。而瑞士機芯,要採用一半以上瑞士零件。
但以瑞士萬峰表為例,零件大量來自深圳。這還算是一支瑞士表嗎?
裕隆生產的日產汽車(Nissan),是純日本血統嗎?不是,是法、日混血。十一年前日產出現財政危機,法國雷諾汽車出資百分之五十,建立雷諾─日產聯盟,總裁由雷諾的CEO出任。
今年七月起,因日圓升值、內需減少,日產減少國內產能百分之十五。部分車移到泰國組裝再進口日本。所以,以後日本人將買到泰國進口的國產車。
英國國寶級小車MINI一九五九推出,度過半世紀,本身即是經典。它還曾為勞斯萊斯生產內飾,兩家車廠都是英國傳統象徵。八○年代MIN瀕臨破產,一九九四年由德國BMW併購。英國人的傷感一如「失去」Burberry。後來BMW決定保留牛津生產線,英國人幾乎是感激涕零。當然,現在的MINI是德、英混血。
若是有一天,勞斯萊斯變成「中國製造」,英國人會怎麼想?
美國不必為奧運隊服「Made in China」懊惱,反而中國、台灣要想何時能「中國設計」、「台灣設計」,然後「Made in America」。畢竟代工只是「血汗工廠」,賺的只是蠅頭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