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乳狗出求食,雞來哺其兒。

啄啄庭中覓草子,哺子不食聲鳴悲,
彷徨ㄔ亍久不去,以翼來覆待狗歸。
───唐‧ 韓愈
豐子愷先生這幅〈雞護狗子〉圖,看去非常有趣。圖中母雞張開雙翼,刻意愛惜和護持的不是自己孵出來的小雞仔,而是兩隻小狗仔。更有趣的是,子愷先生畫中的狗仔,長得不像狗,而更像豬仔。
畫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家中有一隻剛生下狗仔不久的狗媽媽出外求食。兩隻小狗仔被留在狗屋裡,不安分地往外跑。可能是狗仔找不到媽媽,驚慌害怕的低鳴聲,引起母雞的關注。
母雞已經當過幾回媽媽,最知道如何照顧孩子,也不管眼前的兩隻狗仔是不是自己的孩子,義不容辭地當起保母。並在院子裡「啄啄庭中覓草子」。母雞辛苦地找到一些草子,趕緊啄回來要餵給狗仔吃。「哺子不食聲鳴悲」,還在吸食母乳的狗仔,當然不吃草子,還繼續不停地哀叫著。母雞心想,怎麼辦好呢?狗寶寶不肯吃,而且還在哭呢!
母雞心中憂急但仍不放棄地「彷徨ㄔ亍久不去」,她左右踱步,心疼狗仔,久久不願離開可憐的狗仔,不時引頸企盼狗媽媽趕緊歸來。後來母雞決定「以翼來覆待狗歸」,在狗媽媽尚未歸來前,她張開雙翼,護住狗仔,像把孩子抱入懷中一樣,讓狗兒子能夠感到安全,讓他們不再害怕。
這隻母雞的眼神特別溫柔,而且充滿了母愛;她微微昂起頭的樣子,一副「孩子們,別怕,有我在」的意味,而且那表情,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決心捍衛狗仔,等待狗媽媽回來的模樣。她的身體渾圓,羽翼碩大,堪稱強而有力,是很能讓雞仔和狗仔感到安全的母親。
此圖中的母雞,以愛心照顧乳犬,這「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出自孟子所言。孟子勸梁惠王實行王道仁政,其基本要求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子愷先生引用唐朝詩人韓愈的護生詩,並以儒家思想來入畫,那種敦親睦鄰和照顧鄰居小孩的善心,是營造祥和社會的要素之一,也是慈悲心的最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