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孫子兵法】無煙硝戰爭

姚儀敏 |2012.07.18
1422觀看次
字級

的確,獲勝的途徑有很多,沒有非要殺得天昏地暗不留活口,想想看,秦軍坑趙,不僅僅損失人力,豈不是更失去人民的信賴?

孫子所謂的「謀攻」、「上兵伐謀」,都是強調以柔克剛、用政治手腕來處理競爭,歷史上訴諸軟實力的無煙硝戰爭很多,譬如藺相如為了國家不顧自身榮辱,終於感動了廉頗向他負荊請罪;又如燭之武退秦師、鄭人弦高犒師、墨子衛宋、隋文帝用離間計分化突厥等,都是沒有戰場的戰鬥行為。

至於孫子的「伐交」,我倒不認為是專指外交戰爭,而是一種相互交涉的算計或利益交換。像二次大戰前夕,納粹德國攻打波蘭之前,先與蘇聯達成瓜分波蘭的協議,使得波蘭幾年的備戰,經不起德軍幾周的攻擊即潰敗。

其次像稱臣進貢,用割地三十里來求三十載和平,這也算是伐交;還有結盟、訂約、懷柔手段、王子做人質及和親、恫嚇外交,或是以商逼官、以民逼官等統戰手法都是。

因為有交涉,就有籌碼,有籌碼,就容易為敵所制,這是有形之謀,故是等而下之。

在商場上,伐交手段處處可見,很多大廠商與互補型的廠商建立所謂的「策略聯盟」、「戰略夥伴」,都是應用「競合」、「雙贏」的策略。

再來是「伐兵」和「攻城」,這已屬白熱化的交戰,差別只在於花費的多寡而已。

「伐兵」像是用圍堵、經濟制裁及禁運等手段造成軍力威嚇,一九六二年古巴危機,美國甘迺迪總統以貿易封鎖迫使蘇聯撤出飛彈;另外,近幾年被稱為「邪惡軸心」的北韓揚言使用核武,聯合國只好以經濟制裁迫使北韓停手。

人類的天性往往是有人想傷害你,你會以暴制暴,所以「伐兵」和「攻城」得不償失,實非上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