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密碼跨越鴻溝-- 教導外星來的孩子

李祖翔  |2012.07.14
2964觀看次
字級

根據最新調查,過去三十五年來全世界自閉症人數從每五千人中有一人,增加到每一百五十人就有一人。台灣十年來各種障別孩子都有減少趨勢,唯獨自閉兒成長三點四倍,光是去年,台北市國小一年級新生自閉兒人數更高達一百六十七人,占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百分之四十五點三。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理事長暨自閉兒基金會董事長陳金燕說,自閉如同罕見疾病一樣,找不到罹患原因,每個自閉兒又有不同差異,家長必須「不斷嘗試改變教法」才可能減輕他們的障礙,過快樂的生活。擁有二十八年的教師經驗,陳金燕認為,只要能「鬆動自閉兒的固著行為」,就能讓他們接納這個社會生存的模式,讓孩子成為有信心、接受自己的人,而這也是父母該有的責任。

陳金燕過去二十多年,將重度自閉的兒子教成中度,現在她出版《自閉兒的春天》一書,分享成功與失敗的過程。

夜半仍唱催眠曲

一般嬰兒的生活是吃飽睡、睡飽吃,自閉兒卻是白天和晚上睡得都少。因此陳金燕得講故事、唱催眠歌,最常出現的情況是,媽媽口乾舌燥,兒子始終沒有睡意,這個情形總是發生在午夜。有時十點多睡了,凌晨一、兩點就會突然醒來,然後吵鬧,媽媽得醒過來繼續講故事、陪著玩玩具。即使兒子已經一歲半了,還是會在半夜三點醒來,大聲哭喊,一哭就是半個鐘頭,因此她練就了半夜唱催眠歌哄孩子睡覺的本事。

是疼愛而非侍奉

怕孩子受風寒、感冒、氣喘、進醫院,一般媽媽疼惜孩子總會無微不至,但陳金燕呵護得更強烈,「他的舉手投足,我可以猜出八、九成;他要什麼,我都順著;要上廁所,看神情就知道;流汗了,我給他換衣服。」

百般呵護,卻發現兒子三歲了還只會重複他人簡單的語言。雖然醫生說,孩子的問題與父母教養無關,但她認為,教養的方向正確,孩子一定會好起來,所以放棄了奉承般的「小李子教育」(父母像奴才般的呵護孩子),嘗試放手,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生活。

破解鸚鵡式語言

自閉兒不懂表達自己的感受,源於不了解一般人使用的文法和語詞意義,時常複述,稱為鸚鵡式語言。

例如過去媽媽會問他:「弟弟要不要喝牛奶?」他就以為這句話代表了「有牛奶喝」,下次想喝牛奶時就會對媽媽說:「弟弟要不要喝牛奶?」所以陳金燕得分解語詞、以身作則,在當下的情境讓他了解如何正確表達內心想法,媽媽拍著他的胸脯說,「弟弟」就是「你」;對杯子裡白白的水說這是「牛奶」;再把牛奶喝下去,說明這是「喝」。 

利用增強物制約

自閉兒會因為極端的情緒困擾,拒絕學習,尤其是一件事被訓練很多次就會生氣。

陳金燕觀察到,可以用「制約理論」,採增強物引誘學習的方式教導,「他喜歡吃洋芋片,在洋芋片誘惑下,學會慢慢開口、講話、識字、做家事;他最愛的豆花和果凍,幫他克服打針和看牙醫、剪頭髮的困擾;此外,他們喜歡被讚美,每一個小進步,我都會給他讚美,後來他慢慢地學會坐火車、出國旅遊,戒除情緒上及工作上的種種難題。」雖然是用制約物引誘學習,但時常變換增強物才能達到顯著效果。

製造情境練說話

為了讓孩子主動回答「要或不要」,陳金燕營造了快樂的模擬情境。

只要孩子學會應答,就給他吃最愛的零嘴,平時則偷偷把他的玩具藏起來,並且跟他說:「我們一起找玩具!」然後牽著他的手,走到客廳、餐廳、浴室和臥房,讓他認知每個地方的名稱。當然這還不夠,陳金燕還買了人際互動的卡通,讓親子都放鬆,「當他嘴裡蹦出卡通上的對白時,我就衍生更多語言引導他開口。」三年過去,自閉兒認識了他的家,簡單的人、事、物。

拜訪親友學互動

認識自己的家庭,然後要融入社區。

陳金燕設計一系列學習單,教兒子說出更多自己的需求,例如見到哪個人要先向對方打招呼,再設計下一句。看到舅舅時讓他學會說舅舅早安,當舅舅回應後再繼續問今天要去哪裡玩?

不過陳金燕說,自閉兒的字典沒有「意外」這個詞,練習時必須時常提醒他們什麼情況該回答什麼,「有次舅舅反問他:你吃過早餐嗎?他傻住了,我得在後頭提醒他:吃過了!否則他會愣在那裡,不知道如何回覆。」

加倍耐心教功課

自閉兒常只聽得懂第一個問句,字的排列若不同就聽不懂。

「你今年幾歲」和「你現在幾歲」,兩種問法,自閉兒只能回答第一句,第二句聽不懂。另一種情形是,聽得懂「今天要跟誰出去玩」的問題,卻聽不懂「今天誰要跟你出去玩」這種倒裝句,媽媽必須隨時說出相似語句,教他回答。三年左右的訓練下來,他能主動開口表達內心想法。

教自閉兒寫功課是另一大工程!

叫自閉兒寫功課,他往往會「先發制人」,用各種吵鬧方式拒絕,包括大喊大叫和自殘,或者躺在地上不起來,一躺就是一個鐘頭以上,如果爸媽耐不住性子責罵,他會比媽媽還生氣。討厭寫功課,是因為閱讀時,眼睛有視動功能不良的問題,看字很不舒服,閱讀會跳行,眼睛難聚焦。算術更困難,簡單的加法要透過土法煉鋼的方式才會,死背和理解不適用,不過二十多年的「耐心」,讓兒子有能力寫日記和看卡拉OK的字幕唱歌了。

學交友一周一遊戲

自閉兒礙於與人溝通不良,被稱為「星星兒」,意為外星來的小孩,聽不懂地球語言。

媽媽很擔心孩子成為孤獨的人,所以找來鄰居小孩和各種童話書,試圖讓孩子和一般人打成一片,不料正常孩子玩得興高采烈,主人翁卻依然故我、沒有參加的意願。上了小學,人際關係糟糕,媽媽再請導師配合,找來熱心的同學,一周和他玩一種遊戲。

怎麼讓自閉兒「理解」遊戲規則以及發現遊戲好玩的地方?陳金燕說:「玩紅蘿蔔蹲,我買了彩繪本讓他畫蘿蔔;玩紅綠燈,帶他到十字路口來回穿梭──不知情的人把我們當神經病;玩跳格子則買巧拼在家裡練習。」多次以後,兒子可以融入群體,每次玩遊戲都開心哈哈大笑。

重複動作一百次

星星兒無法理解「以此類推」的道理,也不懂舉一反三,總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教,但對每一樣東西、每一次的接觸都是新的,彷彿永遠學不完,那麼到底要教幾遍才會懂?不少星星兒家長內心充滿問號,現在陳金燕說:「重複一百次看看。」每天不間斷的重複練習,教穿鞋子一百遍、綁鞋帶一百遍、擦桌子一百遍,雖然最後媽媽已經不想多說,機械式的喝令,但發現每一項學習只需十天就能學會,這個大發現讓她欣喜若狂。

學音樂治療夢魘

情緒困擾是每個星星兒面臨到的最大問題,雖然每個人的症狀不同,有人看到鐵片就害怕、有人見到金屬就親吻,陳金燕的孩子則是對聲音極度敏感,「在他的耳裡,鞭炮和打雷的聲音就好像被放大十倍、百倍那樣。」所以只要看到天黑或陰暗就會哭鬧,不停喊著要打雷了!

而異常的情緒困擾,共通點就是造成「自己和他人的麻煩」,陳金燕的孩子感受到打雷可能出現之前,就會躲到櫥櫃裡,或撞牆、或扔書包,甚至抓別人的頭髮。

媽媽讓他學打鼓、彈鋼琴,終於對巨響不那麼敏感了,再聽朋友建議,帶孩子做脊椎矯正,異外改善巨響夢魘,原來脊椎改善了腦部傳導的系統!以前叫他千遍都沒反應、不理人,如今他可以照著爸媽說的話去做了。

戒除自虐不撞牆

如果有個孩子的習慣是,不管出外旅行、到菜市場,任何時間、地點,也無論地上乾淨與否,只要一發脾氣就會躺在地上,硬拉還會手脫臼,作父母的要怎麼辦?

一開始,陳金燕怎麼勸都勸不來,有一回,累了,乾脆一起躺在地上,那時才發現:的確很舒服!不料兒子從地上跳起來,學著媽媽的話,指著她:不可以躺在地上,地上太髒了,妳要趕快起來,我可以給你吃果凍和洋芋片。

陳金燕覺得不可思議,一股腦兒的將婆婆、女兒都叫來躺在地上,然後對兒子說:「我們要學你,一生氣就躺在地上。」他大喊:不可以!從此母子約定,誰生氣都不能再躺在地上。

一般家庭最怕遇到的,還有父母虐待孩子,可是自閉兒卻會虐待自己。例如用頭撞牆。

陳金燕幫兒子戴帽子,避免頭部受傷,有時要撞牆前媽媽會從後面抱住他,不發一語地度過風暴期。有一回,她感覺兒子的撞牆行為,是想測試她的反應,既然各種方法都做過、效果也不好,不如……假裝幫他撞得更大力?結果兒子嚇了一跳,大喊著:不要啊!此後兒子要撞牆前都會「輕輕的」。

但撞牆的解法還不夠完善,陳金燕旁敲側擊下,發現孩子曾在學校撞牆,引起同學圍觀,似乎是因此讓他興奮,想要引起人家注意才撞很大力,於是和老師商量,他若再撞牆,叫同學都別理他,結果,根除了七年的撞牆習慣。

笑臉讚美作自己

陳金燕說,儘管八成的負面行為能經由個人創新的教育方法導正,但在學校啟智班上課時,仍會出現問題,畢竟其他同學也是障礙兒,很難用一般話勸他們不要用不好的方式互動,引起更多衝突。

陳金燕又想了一個辦法!每當兒子在學校要生氣前,請老師在他的學習表格上畫一個笑臉,讚美他懂得忍耐、不發脾氣,並在欺負他的同學表格上畫哭臉,結果非常有效!兒子看到惹他的人得到「哭臉」的應有懲罰,就不發脾氣了。多年經驗告訴陳金燕,方法有效後就要趁勝追擊,因此再提醒他,如果表現好,就給他很多零用錢,等累積到一定程度,全家可以一起搭火車出遊、一起去夜市吃東西。兒子現在與人互動良好,有一份工作,生活中開心的情緒也比憤怒的多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