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槨

高鳳池 |2006.09.29
596觀看次
字級

他對著牆上婆婆的遺照凝視著,近乎失神。婆婆給了他什麼呢?婆婆早年守寡,四十多歲去世,遺照裡的容顏仍優雅美麗。

她站立在他選定的地方,送他最後一程,看他最後一眼。

站在他的幾個朋友後面,看著她為他選的棺木緩緩垂下穴裡。
棺木一坐定,地理師托著羅盤向前,全神貫注地比對,就那麼幾下子轉動羅針,嘴角就漾出笑意,對墓工點兒點頭。

顯然是墓工的功夫到家,他們預先開挖築造的墓穴,不只讓棺木坐得平整,天地左右也沒有留出多餘的空隙,全符合死者預先的設計,做得十全十美。

他就是這麼一個細膩周詳的人啊,她向他行了最後的禮。剩下的事就沒有必要她留在這兒了。她先一步下山。忽然間,有細雨風片,把她的髮絲打濕吹亂了,天空也有她做這晚輩的複雜心情嗎?還是九月一向是這樣的天氣。

今天是休日,工廠裡顯得空蕩蕩,大大小小的石片,斜豎在牆邊,生材堆在地上,鑽床、剪機、磨輪、推車跟人一樣都休息著。像今天,要是他在,他照樣一個人守著工作,他幾乎不要假日,他總說我不回西部,在這裡一個人也沒地方去。

他叫林重義,是他自己來應徵的,沒有說出多少經歷,只說讓他試工幾天,能混口飯吃就好。

她記得很清楚,那時他已不只五十歲了,五官端正,頭髮已白,面色黝黑,風霜一臉,十一月陰沉的天空,加深了他困頓的神色。

這裡的工作粗重,要花力氣,適才難覓。試用了他幾天,讓她另眼相看。

整天沉默寡言的他,只有談作品的時候,才提出一些意見,他的看法每每又讓她佩服。她發現他對石工有極深的造。讓她深為折服的還有他的風度,有一次他語氣真摯地指導一個新手,他說:「石頭岩片是硬的東西,切割拿捏分毫不差,修築堆砌才能極盡完美,一開始學習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他的作品栩栩如生,在她的賣場廣獲青睞,讓他的生意興隆。

偶然的一次,被她看到他在辦公室,對著牆上婆婆的遺照凝視著近乎失神。婆婆給了他什麼呢?婆婆早年守寡,四十多歲去世,遺照裡的容顏仍優雅美麗。後幾年,她才嫁入這個家。婚後七年丈夫去印尼採購石材,一去行蹤不明。

這個家的男人都失去得這麼早,陰霾老罩著這個家不散。她是花蓮人,娘家也經營大理石廠,她珍惜這些從中央山脈採下來的石材,她說,這是這座山的寶藏,這個事業她要永續經營,也迫切需要像重義這樣的人才。但重義像一個謎,一直盤據在她心裡。

重義十年如一日,埋首工作,上工下工,準時規矩,她不瞭解他為什麼要這麼拼命。她的錯誤是對他瞭解太少了。

她發現重義的健康情形開始不好,食量減少,瘦了半圈,體力不濟,搬重物不能勝任了,重義對她說:「看來我再也幫不了妳了。」

「沒關係,有您老人家指導那些新手就好了。」她說:「你安心在這裡看頭顧尾,就是幫我了。」

重義真的病了。她送他去醫院,一再問他怎麼聯絡家人時,他總是閉上眼睛。

住院一百多天,重義走了,他留了遺書,是給她的:「我出身貧寒,青少時期在府上學藝。歷盡冷暖,有幸受妳婆婆的照顧,銘感心中,永世難忘。其間受到一些誤解,為了不讓恩人蒙羞,揮淚流落他鄉。我只有一個願望,有一天回來報答恩人的提攜,可惜恩人不在了。
 
一切都空了,只剩一個最後的願望,讓我在這裡落土,給我一座上材的大理石棺槨,保有永遠的安眠之地陪伴恩人。」

她依照他的願望。

婆婆的墓塚就在對面的山頭,跟重義的相距不到兩百公尺。一樣是大理石精雕細琢的棺槨,這麼久了仍熠熠生光。

今後,他們將各據在一山頭上晨昏相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