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件事,想到睡不著,這就叫「夢想」,是開啟創業有成的第一步。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目前微型企業大約有八十六萬家,其中不乏返鄉做頭家的新世代夢想家。
都會物價持續飛漲,房價又居高不下,年輕人興起「不如歸去」之嘆也是常態。經濟部青輔會順應潮流而幫逐夢者籌款,「青年返鄉創業啟動金」今日(七月一日)上路,做頭家的「第一桶金」因此有了著落,最高可貸到兩百萬元,貸款年利率大約接近百分之二。
比起以往的青創貸款,這啟動金申請門檻低很多。過去是公司成立半年後才能申貸,申請人得先有相當存款或向親友借錢才能一圓創業夢,今日上路的最新「青年返鄉創業啟動金」去掉繁複,就像買房準備「頭期款」,只要營運計畫書經青輔會審核通過後,就可向承辦的銀行申貸。
怎麼樣才符合「返鄉」的條件呢?「青年返鄉創業啟動金」其實並未嚴格做出限制,抱持的原則無非是鼓勵青年回到家鄉;即使這些地方是在城市,也可提出申請。另外,創業類別也沒限制,評估標準主要是看創業計畫書的可行性,申請人須接受三十小時的財務、行銷等相關課程培訓。
青年創業輔導諮商師章孟秋說,現今想創業的青年不計其數,成功機會卻不到三成,「三年求生存,五年求發展」,向政府借貸來的第一桶金很快就用掉,面臨存活挑戰的下一步,更要舉步維慎。
「年輕人返鄉發揮創意,與在地文化特色做結合,立意是正面的,但,不是年輕人不肯吃苦,有時往往因為各地方時空環境變化太快,理想與現實必有落差。」章孟秋提醒追夢人,客群不捧場,經營就不善,當頭家的青年可能要背負很大的債務壓力。
瞭解風險,有備而返的六年四班劉平義捨棄科技工程師的單調回鄉養雞。他說,那是家族持續了半世紀的老本行,他不但不逃避,還決心養出興趣,不斷的研發改良,使自己摸透雞場生態,「不正常的雞一定蹲在那裡休息,每隻雞的聲音如果是咕咕咕這樣,就正常,如果聽到咕…咕,那個聲音就不正常,氣管有問題,雞才會叫成這樣。」
已成養雞達人的劉平義覺得返鄉是正確的選擇,「有上班族享受不到的田園樂趣。」他望向遠方綠山說,創業必定有風險,他要一一破解。
粗壯的王繼剛也帶著申請來的兩百萬回馬祖福澳村經營專業汽機車美容中心,因為在台灣有學習車輛設計的基礎,從一般的清理、打蠟到修建都已掌握,回鄉後創立第一家汽車美容,眼尖的鄉親發現許多「成品」滿街跑,「服務鄉親非常有成就感哩!」王繼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