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落.尋古意】 赤崁樓

文與圖/吳清和 |2012.06.27
1587觀看次
字級


身為一個台灣人,遊赤崁樓,濃濃的殖民地感覺油然而生,任誰都不能否認,台灣除了原住民以外,其他的住民都是殖民而來,只是早來或晚到而已,沒有什麼差別。

位在台南市鬧區的赤崁樓,非台南人,必須購票才能進入,票價在新台幣五十元以內,台南市民則可憑身分證免費進場。

園區內迎面而來的便是那座帶著歲月風霜的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赤崁樓這棟已經是一級古蹟的建築,是在台灣荷治時期西元一六五三年所蓋,經歷了明清兩朝的中國移民前來,有省城、攝政城、紅毛樓等許多稱呼,清朝全盛期曾是全台灣島的統治中心,但在清朝末期一度傾圮,只留下部分殘蹟。如今所見的外貌,是國民政府遷台之後,經台南士紳的多方努力,直到民國六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四年)才得以今日的美貌見眾。

赤崁樓內皆歷史,樓前有從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ㄅˋㄧ ㄒˋㄧ)碑,有一看即知的鄭成功受降圖、有清朝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進士沈受謙題匾的「蓬壺書院」和「文昌閣」。

赤崁樓內莊嚴無比,但遊文昌閣時見一石馬和一半圓井的故事,則讓人莞爾。石馬四腳只剩三腳,明明是歲月摧殘,卻被說成此馬調皮貪玩,夜間常出外嚇人,所以被砍了一腳;而半圓井的故事更厲害了,明明只是單純的一口井,卻被形容得地下有通道,還通到數公里之外的安平古堡呢!傳說雖扯,但不失浪漫。

赤崁樓記載,清康熙末、雍正初期,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之亂,城樓遭到嚴重破壞,為何而戰雖說不清,終究是個「內亂」,無怪乎有人說,只要赤崁樓在,台灣和大陸就難以切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