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故居可遠眺觀音山景,俯瞰天母、北投。圖/吳清和
遊台北陽明山,多半是由仰德大道循序而上,過了華興中學之後,進入仰德大道二段,道路左側有一建築物是白色的牆搭配藍色琉璃瓦,門口寫著「林語堂故居」,那是林語堂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居所。大師曾如此形容他親手設計的宅院:「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大師在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六日病逝香港,享年八十二歲,同年四月便移靈回此處,長眠於故居後園。
台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先生在文學上的偉大成就,於獲得林夫人廖翠鳳女士捐贈大師的藏書、著作、手稿及遺物後,在大師舊居,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一九八五年五月正式對外開放,二○○二年易名為「林語堂故居」。
大師最疼愛的女兒林太乙如此形容大師故居:「房屋是父親自己設計的,沿著大道有一堵白色的圍牆,中間有一扇紅色的大門,踱過精緻的小花園,穿過雕花的鐵門,是一個小院子,周圍有螺旋圓柱,頂著迴廊。院子中有樹,有一個小魚池,右邊是書房,左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飯廳,陽台面對綠色的山景。房屋下是斜坡,走下去便是草地,種菜種花養雞。」
大師在如此優美舒適環境完成了《無所不談合集》及《林語堂當代漢英辭典》,該辭典可說是其後半生精力的結晶。
「有不為齋」原是大師家餐廳及客廳,如今開放為啖飯啜茗的空間;另有閱覽室,以及可遠眺觀音山景,俯瞰天母、北投的露天攬景平台;特展區則有大師生前研發的「中文明快打字機」、「自來牙刷」、「自動打橋牌機」等模型。
建構兩層的林語堂故居,將四合院架構與西式設計結合,這正是他生前最驕傲的——「兩腳踏中西文化」最佳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