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草喻品〉「三草二木」的喻意指出:大地因眾生的五蘊之用,而有賢愚優劣的差別。如藥用的草木有「三草二木」一般,受化導的眾生有人天、二乘及菩薩,密雲的大慈悲降灑於此等之上。茲將喻意圖示如下:

〈藥草喻品〉敘述:雲雖平等降雨,但隨接受雨者的能力而有差異,以闡明一乘和三乘區別的產生。
另,羅什譯以「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之文作為結束。但,其他版本,不論是梵本或漢本,都有後段。後段有長行和偈。其大意如下:佛在教化眾生時必持平等心,如日月光明普照世界,對善惡、上下、好惡等,都平等給予光明,那樣,佛的智慧光明,隨各個的意向,對一切眾生平等說法。故說三乘不存在,只是行為不同而已,以偈語揭出「生盲治瘉」的譬喻。偈的末尾說:
「無有於三乘,一乘此中有,諸法皆平等,平等常等等,知如是智已,涅槃甘露安。」
意指佛陀說法唯有一佛乘,而三乘法是內含於一佛乘中,只因根機利鈍而有不同,即「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諸法平等之意涵。
今舉出經文中之重要經句,略述其義:
1.「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
此為正面解釋佛陀出世,為眾生說法:無論說虛、說實、說有、說無,均各隨宜顯示,無不自在,能轉法輪,不為法縛,故曰「法王」。所說諸法,均能契於正法之理,契於眾生之機,令各隨分獲實在之利益,故曰不虛。不虛之義,如佛先說小乘涅槃為究竟,後復說大乘涅槃方為究竟,則前說豈非虛語?蓋前語契機,後語契理,皆於眾生各有實益,是謂不虛。換言之,惟佛一一所說,皆無漏,皆究竟,皆第一義,故皆不虛。
2.「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此乃解釋佛陀說法利益群生。一切智地,即佛之究竟地。(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