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土規畫的實與虛

 |2012.06.16
1394觀看次
字級

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政大的一場演講中指出,大台北地區只能承載五百萬人,卻住了八百萬人,超載了三百萬人。他認為,政府應創造利基,鼓勵超載的人口及產業遷到其他縣市,而達成此一目標的作法就是落實《國土計畫法》及《行政區劃法》的精神。這兩項法案的草案,都已送進立法院審議。

李鴻源部長是歷任內閣閣員中,少數對國土規畫有了解者,近年來,不管是在重大的自然災害檢討或重大的開發建設案,常見李鴻源從國土規畫及水資源供應的角度提出看法;他也曾批評沒有《國土計畫法》的國土規畫,只是「國王的新衣」。

我國政府正式將國土規畫的觀念納入施政中已三十五年了;而著手立法也已十餘年,卻一直過不了立法院這一關。上位計畫缺乏法源的支持,加上政府的執行力抵擋不了開發商的意志力;所有的國土規畫都成了紙上作業。從民國六十六年就開始實施的「台灣地區綜合發展計畫」到八十五年,緊接著又以民國一○○年為目標,設計實施「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提出了所謂的「一心、二軸、三大都會區、二十生活圈」的遠景;對照今日的發展,卻看不到當初規畫的影子,一心的亞太營運中心如今已無人提起,二軸的東部策略發展軸也不見蹤影,西部成長管理軸更不見管理。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究竟是當初規畫作業粗糙,抑或是後來情勢變遷迅速?但不論原因為何,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過去三十餘年來「規畫歸規畫、開發歸開發」,也才有政府一再試圖強渡關山,企圖在彰化、嘉南沿海設立高耗能、高用水的大煉鋼廠、石化專業區的決策。

大台北地區的超限利用,也是政府決策不當的後果。三十六年前的台北,郊區還可看到農田,如今連要在新北市找塊農田都不容易。政府把多數的資源放在台北市,又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源依附,不論就學、就業、就醫、消費、娛樂、交通、文化活動、學術研究……,台北的資源最豐富,最容易取得。

縱使到了今日,台北市政府還在採行超限發展的決策,為鼓勵都市更新所實施的容積率加成、加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最近空軍總部遷移後所騰出的空間,也成為話題,台北市長郝龍斌稍早曾提出興建青年住宅的構想,這項被形容為「小帝寶」的計畫,雖然可以短暫疏緩年輕人安居的問題,但人口增加對當地環境所帶來的壓力,不容忽視。

台北盆地原本是個湖泊,之後成為沼澤,再成為陸地,因此其沈積層甚厚,一般建築物的基礎並未打到岩盤,在這塊「鬆軟」的地質上卻堆置眾多龐大的建築物,讓人擔心。一九八五年墨西哥大地震,導致墨西哥城三分之一的房舍成為瓦礫,墨城也是建在舊湖泊之上,其案例可供吾人引以為鑑。

要疏解大台北地區的超限利用,政府應趕快拿出行動,捨棄重北輕南的固有思惟,從國家整體均衡發展著眼,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也應從水資源的分配、環境的涵容能力、城鄉發展的角度,徹底落實國土規畫的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