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極端氣候已成常態,造成天災頻仍,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說,積極的「國土規畫」政策,不是告訴民眾哪裡能住、哪裡不能住人,而是要了解台灣這塊土地的承載量,各地能住多少人?他以大台北指出,只能承載五百萬人,卻住了八百萬人,未考慮若發生大地震時所造成的結果,他將請營建署一年內計算國土承載力。
李鴻源昨天出席政大「我國整合性天災風險管理政策研討會」,提到這次梅雨災情,強調《國土規畫法》及《行政區畫法》一定要修。
李鴻源說,他在水利界三十年,從來沒有碰到因為梅雨使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高到一級開設,而九二一及莫拉克兩次天災,已註定中台灣及南台灣土石流災難二十年,當今政府的組織和運作方式已無力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與其一直修斷橋、補路,根本之道在於積極的國土規畫。
李鴻源說,內政部正在做一個積極的國土規畫工程,請營建署計算每個縣市最高的人口承載量,預計一年完成。
他以大台北為例指出,台北加新北市住了八百萬人,除了製造高房價,還有淹水跟缺水的問題,除了這次梅雨所造成的淹水情況,台北地區可用的水庫淤積情形嚴重,若乾旱,就會有缺水問題;且台北的地下水都在地底,只要有一個中級地震,土地液化很會嚴重。
他評估,台北頂多住五百萬人,但仍須經過細算,因此如何舒緩、調整超載的三百萬人壓力,是重要課題,多出來的人口政府應鼓勵外移,但要讓人民有外移意願,要思考一些利基作法。
李鴻源強調,超載的定義不只人口,還包括產業、生態和碳足跡,四個要一起談。
李鴻源說,下一步要想,台灣這麼小的地方,需要這麼多地方政府嗎?因為從天災發現,目前除台北及新北市勉強可解決自己的問題,其他許多地方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商榷,應鼓勵慢慢合併,所以他推動《行政區畫法》,為縣市合併找出法源。
至於要怎麼合併,李鴻源認為應由地方政府自行去談;他說,像基隆市,除了幾個首長之外,市民都希望能合併到台北,甚至台北市和新北市也應該合併,因為目前兩個市政府所做的事「有百分之三十雷同」,但台灣都是政治問題,要解決,反對聲浪一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