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去台灣化與去國際化

 |2012.06.13
2369觀看次
字級

民進黨立委指控教育部,修訂高中歷史課綱意圖「去台灣化」。教育部否認,表示涉及國家主權及國與國關係,會使用「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與地理有關,就使用「台灣地區」和「中國大陸」。

修訂委員也指出,原則是回到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國名是中華民國,台灣只是地理名詞。對外關係要用中華民國,以免貶低國格。如以往俗稱的「西德」,他們在官方文件一定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民進黨質疑政治干預學術,陳水扁執政時,敲鑼打鼓「去中國化」,豈不更嚴重?當時教育部長杜正勝推出「同心圓理論」,揚棄傳統史學上時間的由遠及近,而是地理空間上的「由近及遠」。以台灣鄉土史、台灣史為圓心向外擴張,把台灣史與中國史完全分割開來。

杜正勝直言:「同心圓」的實質只有一點,「就是認同台灣」。呼應民進黨高喊的「愛台灣」口號;認同台灣是好的,糟的是,過度自我中心的「本土觀點」,形成狹隘的民族史觀,從歷史課本灌輸給學生,窄化了年輕人的視野,對了解台灣以外的世界則明顯不足。

一國的史觀會影響國民的思考,與對世事的判斷,對世界的了解、關心與否。台灣的媒體報導,國際新聞少到幾乎沒有,而多的盡是「同心圓」最裡層的社區小事。這種把國際邊緣化的「去國際化」,比起「去台灣化」或「去中國化」更嚴重。

台灣的新聞報導裡,國際新聞少,多是「同心圓」最裡層的社區小事,倒一棵樹、明星酒駕也派SNG車去,電視新聞二十四小時循環重播,彷彿這些都是了不得的世界大事。

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將滿一年,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向陸生徵文,寫下在台求學、生活所見所聞。談到媒體,不少陸生形容台灣的新聞報導「幼稚得讓人噴飯」,經常報導一些本地生活瑣事,像刑事案件、娛樂新聞,卻幾乎沒有國際新聞,無法協助閱聽人開拓國際視野,客觀看世界。

高中台灣史課本裡,詳述平埔族的十或十三個社,考試要考,學生要背;而這些「社」只是他們當時居住的地方,如同今天住在新北市的三重或新莊。但許多學生不知道英國國名是「聯合王國」,不是「英格蘭」;不知道正在舉辦歐洲杯足球賽的烏克蘭在哪裡;不知道幾十年前才改國名的伊朗就是以前的波斯。講到肯亞,想到的只是非洲大草原,不知肯亞首都高樓林立,是世界交通第四擁擠的城市。

大陸媒體有大量的國際新聞,還有專屬的二十四小時國際新聞頻道。雖然台灣高倡「國際化」,高喊年輕人要有國際觀,新聞報導卻狹隘、膚淺得被陸生認為「幼稚得讓人噴飯」,豈不令人羞愧?

民進黨立委要求教育部排除黑手,還給教科書乾淨、自由的審定環境。但今天歷史課綱的修正,與扁政府時代相比,孰是孰非尚難定論,相互批評更是五十步與百步之譏。倒是「同心圓史觀」把中國史、世界史「邊緣化」,在地球村時代的今天,導致井底之蛙褊狹偏見的「同心圓史觀」恐須優先檢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