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預計美牛案在立法院闖關,並表示「本會期一定要過關」的決心,民進黨則發出不惜浴血抗爭的訊息。美牛案關係台灣經濟未來發展,朝野兩黨都應該提高視野、拉大格局應對,不要流於不理性的對立。
美牛一案爭議數月,馬政府在油電雙漲、證所稅等問題的爭議稍歇之後,決定面對美牛進口問題,把舞台正式轉換到立法院。在性質上,美牛較前兩者複雜,馬政府更要審慎處理。同樣的,民進黨、消費團體、社會大眾也要從各種說法、主張、爭議中,釐清頭緒與輕重。
油電雙漲和證所稅只是國內問題,不涉及對外關係。美牛開放進口與否則直接關係到台灣與美國簽訂貿易夥伴關係(TPP)、貿易自由協定(TIFA)等重大問題;這些問題又關係台灣面對南韓、新加坡、印度等新崛起國家時,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不能等閒視之。
民進黨、部分藍委和消費團體強力反對開放美牛進口的關鍵是,美牛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一種),有影響健康之虞。儘管農委會和衛生署組成的美牛訪查團已經赴美考察主要輸台美國畜牧業者的作業,並作出美牛是安全的結論,但仍無法取得反對人士的信任。當時訪查團成員沒有納入反對人士,作為另一種監督力量,是一大敗筆。
美牛案在立法院闖關已成為朝野主戰場,兩黨黨主席都跳上火線督軍。馬英九總統並自己打電話給民間團體,說明政府對美牛的立場與管制方式。美中不足的是,民間團體要求一旦美牛進口,不只要標示產地,也應該標示成分;馬總統卻說,國際慣例只有標示產地,沒有標示成分的慣例。
馬總統這種思維,又是謹小慎微的一例。國際慣例如果都不能打破,人類還有進步的可能嗎?國內食品都要標示成分,美牛這種有重大健康爭議的食品,為什麼不能標示成分?美牛訪查團已指出,不是所有美國牧場都使用萊克多巴胺。如果只標示產地是美國,對未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牛不公平。
產地與成分標示是美牛爭議中,與消費者權益最直接相關的一項,一旦藍委在立法院表決通過美牛案,雖然有海關查驗,但那只是抽查,不是全面查驗。當大批美國牛肉陳列在貨架上時,「標示」是協助消費者辨識、抉擇的唯一依據,政府不應再墨守成規,應有積極的作為替民眾健康把關。
立委們應了解,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正不斷流失中,南韓早就不把台灣當成對手,再不簽TIFA,台灣發展前景堪虞,這不是在立法院打一架作秀就可以解決的事。至於綠營所謂一旦美牛過關就推動「倒閣」之說,則是替國內政局再添亂源,更不可取。
美牛爭議以來,不分朝野只見一味阻撓、拖延與分裂,沒有建設性的進展;行政團隊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此繼續下去,台灣就只能內耗空轉,侵蝕的是下一代的機會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