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藝術】 亨利.盧梭的童話圖像
著/魏尚河 華滋出版
盧梭的繪畫,回復人類悠久的精神傳統:基本的、原始的,屬於深層意識中單純而神祕的東西,它甚至是本能的、古老的。這些事物的原初特性,在盧梭的世界 ,是自足和天然的。就繪畫來說,盧梭和夏卡爾有類似之處,即他們的藝術語言都遠離所謂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點上,盧梭做得更為徹底。
從相反的角度來看,正如畢卡索所說:「盧梭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他代表著一套完整的思想。」
盧梭的繪畫思想,不是依靠知識體系研究出來的,它是人類固有和共存的,這樣的既回溯歷史又啟示後繼者的思想因素,我們在盧梭的繪畫中得以發現。這並不是說他具有全面的代表性,但我們卻會在盧梭的作品中找到我們自己,找到自己最具天性的部分。
盧梭所涉及的動物、植物、人物、風景等,是想像力、道聽途說、現實的觀察、潛意識等因素混雜的生成物。他把虛幻的、不可能的事物聯繫在一起,製造出幾乎令人信服的「客觀」圖景,在「幻覺」與「真實」的共謀關係中,喚醒觀者的視覺注意力。
〈被豹子襲擊的馬〉創作於 1910 年。盧梭描繪了一個熱帶的叢林,細緻、整齊的植物叢中,一匹被豹子襲擊的馬正在掙扎。縝密的敘述與簡潔的意象,形成了盧梭繪畫主題的統一性,在二者相互穿插的間隙,畫面內部一個堅硬的支點產生了。
盧梭的繪畫「詭譎但不壓抑」,主題往往圍繞著一個簡單的觀念,並在表象上與現實世界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甚至是極為遙遠的距離。即使在關於他本人和周圍朋友的描述中,盧梭也總是讓作品中的對象具有「童話插圖般」的意蘊。
事實上,盧梭的繪畫就是一個「童話的視覺化過程」,它具備童話最本質的屬性特徵。童話至少意味著「嚮往」和「天真」,而盧梭則把這種「嚮往」和「天真」轉化成圖像的現實。如果說,文字的語言能夠把握和營造童話的氛圍和內容,那麼,盧梭的繪畫則把童話的「想像力因素」變成了物質──觸手可及的具體物質,它們來自於人類更為古老、原始的傳統。
因此,童話的視覺世界在現代藝術的精神價值中,無疑富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被豹子襲擊的馬〉在某種程度上,滿足和回應了盧梭的「墨西哥原始森林」情結。將盧梭所有繪畫並列放置在一起,它們就是一系列未經編碼的童話圖像。
盧梭杜撰的色彩圖像,適合每個人的觀賞方式,因為它們連接著人類原始的本能情感和想像領域。就像前面畢卡索所說:「盧梭的出現不是偶然,他代表著一套完整的思想。」表面上,盧梭是這套完整思想的締造者,因為他的確建立了一套個人的視覺系統,但他在現代藝術中扮演的是一個「傳承者」的角色,當他畫出童話般圖像時,其實是在恢復人類的一個悠久傳統。
(摘自《百花齊放──33 位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家及其作品》)
畫家小傳:
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 (1844~1910)出生於法國北部的拉巴爾。曾一度投身軍旅,退伍後到巴黎擔任海關職員二十二年之久。他雖然被稱為「素樸派」的代表畫家,但那種幻想式的熱帶叢林特殊畫法,對於現代的畫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作品都很精細,用色鮮豔,主題充滿神祕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