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號太空梭乘在波音747背上的雙飛倩影。
圖/楊祖愛提供非報系
文/楊祖愛(美國太空總署太空工程師、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計畫經理)
有沒有看過二架飛機上下疊臥,一同飛行?
日前有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人看到,紐約市的人也看到,一架太空梭乘在一架波音747噴射機的背上,像疊羅漢,二隻大鳥緩緩地飛進城,在低空盤旋,展示罕見科學奇景,贏得無數讚美。
它們是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飛來的。太空梭在克盡職守,鞠躬盡瘁之後退休了,被送進博物館,安享眾人的崇拜。
美國太空總署從1960年初開展載人太空飛行計畫以來,先後成功發展水星計畫(1959-1963年)、雙子星計畫(1962-1966年),隨後阿波羅計畫(1961-1972年)成功登陸月球,續之而來的天空實驗室(1973-1979年)使太空科技更上一層樓,1981到2011年的太空梭計畫,成功飛行往返135次,作了無數太空實驗,提升人類對太空環境的了解,貢獻良多。
NASA太空梭計畫,先後共造了六架太空梭,第一架企業號(Enterprise),是原型,不飛,真正飛入太空的第一架太空梭是哥倫比亞號(Columbia),於1981年4月12日首航,展開美國長達三十年的載人太空飛行輝煌史頁。
隨後造了挑戰號(Challenger)、發現號(Discovery)、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其中挑戰號與哥倫比亞號,不幸分別於1986年及2003年墜毀,NASA補造一架奮進號(Endeavour),維持三架太空梭執行任務,直至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提斯號執行太空梭計畫最後一次任務返回後,NASA太空梭計畫於同年八月底結束,此時太空梭已年華老邁,宣告退隱山林。
退休以後,該何去何從呢?太空梭是太空發展見證,是兒童對科學產生興趣的啟發,是美國人的驕傲,是太空工作團隊的心血結晶!經過公開甄求審核,決定把服勤最久的發現號送給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而把原來在該館展示的企業號送給位於紐約的海上航空博物館,把奮進號送給位於洛杉磯的加州科學中心,亞特蘭提斯號則留在太空梭歷年來的升空基地─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中心。
第一梯次的移交,發現號於4月17日成行,由佛州出發,到華盛頓時,萬眾仰觀,美麗的雙飛大鳥姍姍來到,倩影成各大報紙及電視頭條新聞。十天後,4月27日,企業號也從史密斯森尼博物館,乘在波音747的背上,雙雙來到紐約市,在自由女神像四周和紐約市區低飛至離地五百公尺高,盤旋數圈,萬眾驚豔!
但,一百公噸重的太空梭,如何弄到波音747的背上,承受長途飛行?
須用一架超大型的起重塔,兩邊各有一個三十多公尺高的鋼架,先把太空梭提起來,波音747滑行到懸空的太空梭肚子下面,再小心的把太空梭放下來,對準波音747背上的三個支撐架,把太空梭繫緊在架上,波音747緩緩的滑離起重塔,可以飛走了。
飛行途中,震動得很嚴重,要算準天氣一路晴朗,沒有亂流,這種波音747是經過改裝,專門用來載運太空梭的,NASA一共有二架這樣的747飛機。現在,他們把發現號和企業號護送進了博物館,今年底,再把奮進號載到加州科學中心,她們的任務將要完成,與太空梭計劃一同落幕,疊羅漢雙飛的壯麗將永遠留在世人心中,永遠刻在太空史上。
本版科學顧問群:吳祚任、倪簡白、邵廣昭、柳中明、馬哲儒、陳國東、胡植慶、黃崇源(按姓氏筆劃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