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八:阿波羅的勝利(下)

楊祖愛 |2015.01.03
1752觀看次
字級
阿波羅11號的三位太空人,左起:任務指揮官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指令艙飛行員科林(Michael Collins),登月艇《鷹號》飛行員艾德林(Edwin Aldrin)。(圖像來源/美國太空總署NASA)

文/楊祖愛(美國太空總署太空工程師、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計畫經理)

阿波羅計畫於1960年啟動,美國太空總署那時經費充裕,人才濟濟,由不同部門分工同步進行指令艙、服務艙、登月艇的設計及運載火箭的改進。1966年2月至1968年4月之間,作了數次無人飛行測試,分別檢測了太空船及運載火箭的功能,返回降落太平洋的操演,循序漸進,設計成熟,可以開始載人飛行了。

1967年1月27日,三名太空人進入指令艙,為一個月後的載人飛行首航作升空前的例行測試時,不幸指令艙突然起火,17秒內三名太空人全數罹難,起火原因是艙內一條鍍銀銅電線上的絕緣剝落,而接觸到其附近一條已經略有洩漏的乙二醇劑冷卻管,乙二醇與銀產生電解而強烈放熱點燃,再遇上了艙內給太空人呼吸使用的純氧,火勢迅速漫延失控,而且艙門不易開啟逃離,因此造成慘劇。為了紀念這次事故,NASA將《阿波羅1號》之名保留給它,此後NASA作了仔細改進,全面加強安全考量。

載人飛行測試是在1968年10月,由阿波羅7號開始,它的全程長達11天,並且由電視直播給公眾觀賞。此後,阿波羅8、9、10號分別於1968年3月及5月作了載人試飛,每次載三人,阿波羅8號甚至飛進月球軌道繞月飛行20小時,著名的「地出」照片即由此行攝得。阿波羅9號成功測試了登月艇自動由運載火箭的第三段中剝離單飛,與指令艙對接和分離的過程,及其推進器短距離升降的功能。

至此,載人登月的各項功能都已分別測試完畢,登月大戲開幕前來個總合大彩排吧,阿波羅10號成功的飛到了距離月表僅15公里的上空,一切就緒,兩個月後,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由土星五號火箭發射升空後,以每小時4萬公里的速度奔向月球,人類首次登月的好戲上演。

三日後,抵達月球軌道,任務指揮官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和以美國國徽上的老鷹為名的登月艇《鷹號》的飛行員艾德林(Edwin Aldrin)由指令艙游移至登月艇,科林(Michael Collins)開著指令艙繼續延月球軌道飛行,等待接應。

登月艇在脫離指令艙後進行降落,但是它的自動系統卻往一個像足球場那麼大布滿大石的坑飛去,阿姆斯壯技高心細,立刻以手控將鷹號飛離大坑,平安降落在平坦的寧靜海基地,那時,鷹號剩下的燃料只夠再飛30秒了!好險!難怪阿姆司壯此後一生享盛名,他是名至實歸,30秒之差,此行或將化為烏有。

NASA位於休士頓的地面控制中心,興奮傳出「老鷹降落了!」

阿姆斯壯跨上月球的第一步,他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躍進的一大步。」

當年美蘇兩國的太空競賽,所有的努力都以載人登上月球作為勝利的終極標誌,蘇聯在這場競賽中取得了多次第一,不過路遙知馬力,最終的登月還是NASA在穩扎穩打的策略下拔得頭籌,也實現了對總統及國家的承諾 ,於1970年前載人平安來回月球。

之後,NASA繼續完成了阿波羅12至17號的七次載人登月任務,其中阿波羅13號在抵達月球前,服務艙內的氧氣筒爆炸而使任務無法繼續,三位太空人鎮定應變,棄主艙而使用登月小艇逃生返回地球,這次有名的「成功的失敗」被好萊塢拍成電影,廣為人知。

此後的四次任務均順利達成,太空人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採回的樣品也一次比一次多,到了最後一次的阿波羅17號,已能在月表停留22小時02分鐘,採回110.3公斤樣品,總計美國由月球採回的樣品,共有3817公斤。

2012年7月,美國的月球監測船(LRO)傳回的月表影像上,顯示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插上的美國國旗,還挺立在月表,盤點這一段美蘇太空競賽的科技史實,為何美國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充裕的經費和穩定的政策是成功主因,在野黨和主政黨合作相輔,總統登高一呼,預算經費充足,阿波羅計畫的總投資在1969年為254億美元,相當於此文落筆時2014年的1642億美元。此外,40萬科技菁英人才,2萬工業組織及大學的加入,十年內團隊精神發揮到極致。當時NASA員工的工作態度是︰Tough and Competent,堅強幹勁和高超能力,不能絲毫苟且,不能推卸責任,隨時警覺學習爭取最佳成績。

我們平日做人處事,不也應該秉持這個態度嗎?

(圖像來源/美國太空總署NASA)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