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民怨與法治

 |2012.06.04
1611觀看次
字級

台中港許多未開放地區,魚源豐富,釣客最愛。但《商港法》嚴禁採集水中生物等非法行為,加上防坡堤長年大浪,相當危險,因此禁釣,違者重罰九萬到九十萬元。但警方為減少「民怨」,多以違反社維法罰兩千元,且屢勸不聽才開罰,去年僅開出約六十張罰單。

今年三月《商港法》修改,改罰六百到三千元。一個多月來已開出二十多張罰單,但據報導,「還是有民眾不畏安全及罰款」闖入。罰金劇減,當然有人「不畏罰款」。但警方依法執行,怎能為了所謂「民怨」而縮手?

有人開車超速被開罰單,投書媒體,抱怨員警躲在暗處,「偷偷摸摸與小偷沒兩樣」。也有人說,未發現員警及警車,不料闖紅燈後,員警突然出來開單,「令人憤慨,希望警方重視社會觀感,不要再有類似小偷行為。」

警察偵辦犯罪,如販毒、走私等,多是先埋伏,伺機衝出逮人。埋伏也是偷偷摸摸,辦案有很多技巧運用,講究人贓俱獲,與社會觀感何干?心存僥倖沒得逞而憤慨,是顛倒是非。

《商港法》嚴罰有其道理,如今「順應民意」而減輕,心存僥倖的違法釣客必然更多。警方重視民怨是好事,但取締商港違釣、交通違規、違法擺攤都會招惹「民怨」,警察的公權力還要不要執行?

歐美國家警察很強勢,德國警察以兇悍著稱,歐洲足球賽時,若球迷打架,立刻包圍,抽出警棍或警槍,連抬帶拉,把人拖上警車,關到球賽結束才放人。美國多數民眾怕警察,交通違規就開單,毫不留情,依法值勤哪有所謂「民怨」。

台灣的示威行動中,民眾動輒大喊「警察打人」,使警方投鼠忌器。酒測攔檢,有些駕駛人緊鎖門窗,或對警察嗆聲,或則請來民代關心,且有被攔檢女子掌摑警察的荒謬事件。比起歐美國家,台灣的警察明顯處於弱勢。

警方執法若有逾越當然可受公評,但若沒有執法的強度,治安怎能維持?如今,禁止開車打手機、發簡訊、玩臉書,後座要繫安全帶。六月起,停車怠速三分鐘要取締;但夏天放學接小孩,家長捨得熄火關冷氣讓寶貝熱著?新的交通規定,立意良善,但嚴格執法只怕「民怨」四起。會不會因此睜隻眼閉隻眼?

台灣自認是法治社會,但欠缺法治觀念。民眾心存僥倖不成,就找民代、向媒體投訴,讓警方不得不「檢討改進」;雖然理直而「氣不壯」,難怪違規的民眾敢於挑釁公權力。

美國民眾與警察之間有個「普遍接受規則」,民眾清楚了解警察臨檢作法,也知道自己該如何配合。這種警民對執法認知的形成,是透過最高法院的判決而來。在台灣,政府相關部門應共同支持警察展現合理的強勢作為,以免縱容非法。

民怨與民粹,界線模糊,批評物價上漲造成生活困難,這是民怨。不遵守法規,嗆警察,「理不直」而氣壯,這是民粹,政府應加以明辨。

前幾年一項「台灣人品質」民調顯示,民眾自評守法精神最差。但自評後,卻未見自省、自律相隨而來。任何良法美意,必須要民眾自發支持;若把民怨「民粹化」,則法治社會難期建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