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於六四事件二十三周年紀念日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過去四年雖然開創和平發展的局面,但在民主人權方面仍存有差異,「這種差異將是兩岸深度交往必須克服的困難」。
馬總統每年在這個日子都會發表感言,這象徵著台灣對於大陸的民主化不能置身事外。今天台灣的民主發展雖然仍不令人滿意,但大陸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被視為崛起大國,然而對於人權和法治的觀念與態度仍為先進諸國所詬病。
美國在大陸崛起的過程中,對中國唯一能夠「指指點點」的就是它的人權議題。因為民主和人權在現代社會早已是人類的普世價值,任何政權都沒有權利侵犯人權,即使為了維護社會安定和生活秩序,也不能以犧牲人權為代價。六四天安門事件就是明顯為了維護政權穩定而侵犯人民生存權利的例子,也因此六四事件才會受到全球的矚目。
大陸尚未為六四平反,可是民間早已為六四平反,反而是大陸政府的作為令人感到遺憾,至今未能面對歷史上的錯誤。
四月間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引爆的薄熙來事件,證明大陸政權亟待民主化的事實。薄熙來以一個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身分,可以在地方上獨霸一方,為所欲為,可見毫無法治可言。
薄熙來案爆發後,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犯了什麼罪、中央如何進行調查,司法的角色付之闕如。民主國家不論是中央或地方首長,有議會監督、有法律規範,絕對無法為所欲為。如果他犯了任何案件,定由司法單位處理,民主社會自然不會有類似薄熙來事件發生。
陳光誠事件也一樣,他只是維權律師,卻在地方上受到迫害,得不到任何來自法律的保障;竟然必須借助於美國的力量,他才能夠脫困並說出內心想說的話。正因為大陸對於人權的漠視,美國才有對大陸人權「說三道四」的機會,如果自己重視人權,還輪得到美國替中國人民維權嗎?
大陸視台灣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在兩岸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互助互補、互惠互利。大陸有廣大的市場和經濟潛力,是對台灣最有利的資源,兩岸簽訂ECFA就是基於這樣的條件;而台灣的民主化和文化氛圍,也為大陸人民所嚮往。
台灣的民主化發展過程歷經了三、四十年,算是重視法治和人權的社會。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改革已經上路,今後最迫切的就是政治改革。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強調大陸要進行政治改革,但始終阻力重重。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大陸的民主化,台灣不能缺席,馬政府應該以民主和人權做為深化兩岸交流的資源,讓大陸能加快民主化,讓大陸人民也能享有人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