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談懶態 瑤琴不彈 書也懶看

文/吳東權 |2012.05.28
1864觀看次
字級

懶惰的人不上進,偷懶的人常被咒,懶散的人沒精神,怠惰的人沒成就。冠上懶字都不是好名詞,如懶性、懶意、懶人、懶漢、懶鬼、懶婦、懶蟲。先賢說:「勤儉乃興家之本,懶惰為傾家之源。」曾國藩家書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這兩段話,值得懶人深思。

懶從心怠,惰因肢慵。好安逸曰「懶」,不勤謹曰「惰」、常荒懈曰「怠」、曠時日曰「慵」。當一個人有了懶態,就會四肢軟綿綿、眸光瞇梭梭、動作慢吞吞、講話吞吐吐、全身懶洋洋、精神恍惚惚。

事實上,每個人雖然並不經常偷懶,但是懶態卻可能隨時湧現,冬晨懶起賴床是最常見的懶態。白居易詩云:「日高睡足猶懶起,小閣重衾不怕寒。」柳貫詩云:「借得小窗容我懶,五更高枕聽春雷。」因此有人覺得懶睡晚起是人生一大樂事,元代回族戲曲家柯里西瑛把自己的居宅叫「懶雲窩」,寫了一首詞曰:「我住的是懶雲窩,清醒時吟詩飲酒,酒醉時低唱高歌。瑤琴不彈書也懶看,只管高枕而臥,逍遙自在把歲月推磨。」像這種懶法,未免太消極,而且必須要有條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大致說來,偷懶貪惰,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情,譬如崔護自吟:「睡臉寒未開,懶腰晴更軟。」白居易自嘲:「獨有懶慢者,日高頭未梳。」

但是如果養成「懶癖」,變成「懶鬼」,什麼正事都懶得做,整天無所事事,放蕩嬉戲,花天酒地,遊手好閒,那就糟了,所以西哲米爾頓曾言:「懶惰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一般奢侈是浪費金錢物資,而懶惰的奢侈是浪費自己的時間生命;難怪羅蘭夫人也要提醒大家:「懶隋是德行的墳墓。」

在嶺南一帶,每年大除夕,村中兒童總要一手持香、一手拿一粒紅蛋,繞村大唱〈賣懶歌〉,內容大致是:「賣懶去,等齊來,今晚人人來賣懶,明早早早拜新年,拜了新年賞大吉,賞了大吉賞大錢。賣懶啊!賣懶啊!賣到三十晚,人懶我不懶!」兒童們邊走邊唱,來到井旁或土地廟,插上香支,剝開紅蛋邊吃邊走回家,算是將全家明年的懶惰都賣掉了,這個習俗,頗饒「勸勤戒懶」的教育意義。

清儒胡澹菴撰《繪圖解人頤》中錄有一首〈勸懶歌〉,開端幾句說得懇切:「為人在世莫嗜懶,嗜懶之人才氣短;百事由懶做不成,臨老噬臍悲已晚。」讀罷使筆者聯想起南宋名儒陳傅良的兩句詩:「有客盈門飯不足,有書千卷兒懶讀。」不得不忍痛將千冊圖書捐贈給新店市圖書館,因為「兒懶讀」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