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太平洋大垃圾帶」的發現者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是個海洋學家和賽艇隊長,熱愛海洋。
一九九七年,他參加帆船比賽贏得第三名,從夏威夷回洛杉磯。他和船員想盡快到家,所以選擇一條較近的行程,通過所謂「北太平洋環流系統」,這裡是個偏遠海域,大多數水手避開這條路線,也很少漁民。
摩爾發現海面上閃爍著五顏六色,但不是魚,而是塑膠垃圾:海上漂浮著各種大小的塑膠製品,有刮鬍刀、寶特瓶、CD、塑膠袋和鞋子。「這聽起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但我們周圍沒有一片乾淨水面,到處漂著垃圾。」
回到家裡,這些水手打聽才知道,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傾倒地」。在北太平洋,是環境災難最有名例子。
摩爾船長慨嘆,在遠離陸地近兩千公里的遙遠大洋上,仍不能逃離「人類文明帶來的種種令人不安的跡象」。摩爾船長在「驚豔」之旅後,成立了一個海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垃圾漩渦。
摩爾說,不管住在哪裡,每個人都有責任,誰都難逃其咎。不小心遺落路邊的塑膠瓶,從超市帶回來的塑膠袋,都可能悄無聲息流入大海。摩爾研究,在垃圾漩渦海域,每一公斤的浮游生物平均要「分攤」六公斤的塑膠垃圾。
海洋學家稱,很多黑背信天翁都是「分攤」、誤食而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