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獲日本紅十字會金色有功勳章,由日本美智子皇后於明治神宮頒授。
圖/功文文教機構提供非報系
今年五月八日,蔡雪泥分別受到日本皇后美智子親贈「日本紅十字會金色有功勳章」,十一日又接受日本交流協會新任代表樽井澄夫頒贈「旭日小綬章」勳章,表彰她對日本琉球的貢獻。總統府國策顧問蔡雪泥,是日本沖繩縣第一號終身民間大使,也是台北市蔡雪泥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功文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功文文化事業董事長、功文成長幼稚園與托兒所創辦人、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中琉婦女交流協會理事長,她的榮耀不是一夕驟成,是用歲月與社會奉獻所換來。
一句玩笑話 結下 年情緣
要說蔡雪泥的故事,得從就學時說起。蔡雪泥在親友、學生眼中,是一位認真盡責的教育家,女兒趙文瑜說,從前總是配著白飯、醬油、花生米,和媽媽一起刻苦推廣教育。
蔡雪泥生於一九三五年,台北人,畢業於私立靜修女中,隨後赴日就讀東京文化女子學院,主修「洋裁」與「家政」。之後十五年間,她半工半讀往返台日兩地,隨著事業發展趨於完備,進修經濟、經營及法律,一九九一年完成沖繩大學的學業。
畢業後她曾任教於台北市中山女中、實踐家專、文化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接觸了日本「公文式教育」,因而興起將公文式教育帶給台灣孩子的念頭,但她發現,要將日本「公文式教育」沿用到台灣的教育環境,必須經過修訂,歷經多年的推廣與投入終於成功。於是於一九七八年創立「功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在留學時期她就和日本結下不解之緣。一九五一年,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東京文化女子學院,那時候蔡雪泥的五姐蔡雪月也在東京私立聖心女子學校就讀,常結伴到日本旅遊,一次她與姐姐和姐姐的同學(即日本皇后美智子)一起去「琉球」玩(台灣沿襲古制,稱沖繩為琉球)覺得琉球十分純樸,當地的氣候及人民生活習慣與台灣都相近,所以去了一次就愛上,此後更結下二十五年的交流緣分,只要僑界有求於她,她都樂意出手援助,包括捐贈救護車、建立圖書館與留學生獎學金、研習中文、交流舞龍舞獅傳統文化等。
喜愛沖繩的純樸,蔡雪泥竟因沖繩縣的知事夫人隨口一句「希望每個星期都能相見」的玩笑話,認真地用實際行動完成,「當時就是一位沖繩縣的知事夫人西銘節子這句玩笑話,結成二十五年的因緣,我們的感情如同姐妹般持續下去。」為了每星期的會面不中斷,蔡雪泥年近五十歲時,還申請到沖繩大學就讀法經系,每周飛去琉球上二天的課。
有始有終 促兩地婦女互訪
她熱心服務,在家鄉也是出了名,除了擔任中華婦女聯合會總會委員、北市分會常委、中山區支會主委、中山區調解委員會委員、中山區改善民俗委員會實踐會長,還是救國團台北市團務指導委員會指委、中華少年及兒童親職輔導與才能發展協會理事長,還擔任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
說起中琉文化經濟協會,是蔡雪泥於琉球外交上第一個接觸到的組織團體。一九八七年,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由張希哲先生接任理事長,認為若透過政商高層人士的交流,推廣至社會各層級交流,就能增進台琉關係,因此內設文化、經貿、婦女、青年委員會,他委請蔡雪泥規畫兩地婦女界交流活動。蔡雪泥旋即向協會推薦二十位以上熱心公益的婦女界人士,協助推動日本文化、觀光、教育、體育和農經產品的交流,搭建官方與民間的橋梁,十四年後在眾望所歸下,擔任理事長一職。有始有終,付出還愈來愈多,是蔡雪泥一貫的作風。
要說蔡雪泥接掌協會事務一切順利倒是不切實際,因為過程中,她作過許多嘗試、努力和創新。初次接受大任,蔡雪泥惶恐不安,在婦女委員會尚未成立之前,早在兩年前,她就在琉球舉行雙十國慶慶祝酒會時作了準備工作—與當時「沖繩婦人連合會」會長宮里悅洽談雙方婦女交流事宜,取得初步約定:每年雙方婦女界團體定期互訪。
而後蔡雪泥覺得「沖繩婦人連合會」的組織,對於琉球婦女界諸多事務的運作確實較為方便,激起她組織「中琉婦女交流協會」的念頭。一樣是十四年的籌畫,她促成中琉婦女交流協會的誕生。蔡雪泥與沖繩縣知事夫人西銘節子長久結下的情緣,又為兩國創立「蔡節女性交流會」,作為中琉婦女交流會締結的姐妹會,加深兩地婦女的情感。
親力親為 激勵日人學中文
琉球學子林秀佳就是在蔡雪泥推動教育交流事務下學習華文、並愛上台灣文化,林秀佳說,琉球的歷史身分非常特殊,原是中國明朝皇帝授封的名號,在明治維新前一直被稱作「琉球王國」,明治維新後日本收回琉球,併為日本的一縣,統稱「沖繩縣」,小時候她曾被同學開玩笑,說她「妳是台灣人,又不是日本人,快回台灣去。」那時她不愛台灣,但蔡雪泥促成兩地交流後,她卻愛上濃厚的人情味、美食和文化,她到台灣念書,擔任沖繩觀光會議局台北事務所代理所長,研所論文則撰寫《在台灣的琉球人》,她說不想回日本了,很感激蔡博士讓她認識台灣。
原來蔡雪泥當年有感於琉球第三代華僑,幾乎聽不懂、看不懂中文,為了協助華僑的中文教育,準備眾多種類的中文教具給琉球華僑總會,當地華僑因此掀起一股中文學習風,從二○○三年起,成立中文班,即開始鼓勵華僑新生代學中文。二○○四年四月四日,中文班第一次舉行發表會,成果良好,許多參加學習的新生代,僅一年光景,就可以講上幾句中文。最大的推手除了贈送教具的蔡雪泥,還要歸功於她親自飛往中文班教授注音符號,「她都可以這樣付出,我們為什麼不能努力學好?」她的親力親為激勵了很多人。
學習中文還不算她最大的成就,由於琉球華僑總會宮古島支部代表羽地芳子的牽線,日本沖繩縣宮古島下地町中學與台灣台中市立漢口中學結為姐妹校,每年提供學生寄宿與交流,蔡雪泥更在為台、琉間學校交流時立下「台灣之森」的石碑作為紀念。
此外,琉球在清朝末期以前漢化很深,很多傳統民俗得以保留至今,如每年十月的文化祭及春節,當地都會以舞龍、舞獅慶賀,由於琉球外島石垣島上的琉球華僑總會八重山分會資源有限,熱心僑胞找上蔡雪泥,希望獲得舞龍、舞獅的捐贈。蔡雪泥立刻找人製作,特地用輪船運過去,她深知傳統文化的意義,當場還講解龍獅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及各項物品所代表的意義,希望代代不忘祖宗本,強調飲水思源的重要性。
有求必應 像極台灣媽祖婆
一九九九年七月,愛女出閣,蔡雪泥本著回饋社會的初衷,決定將所有親友致贈新人的禮金,全部轉為社會關懷用,因此購置兩部救護車捐贈給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及仁愛醫院,在捐贈典禮上,友人向她反映,琉球也需要全新配備的災害救護車,當場蔡雪泥承諾要為琉球添購一部,兩年後一輛價值五百萬日幣的災害救護車就出現在琉球的紅十字會,由時任外交部駐琉代表陳調和見證致贈儀式。
「她總是有求必應,就像台灣的媽祖婆。」這是琉球人對她的印象,由於蔡雪泥長期對琉球紅十字會的付出,對日本紅十字會的工作推展也有莫大貢獻,紅十字會特別於二○○一年,由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口力代表頒發紅十字會感謝狀。
蔡雪泥喜歡捐贈救護車,在台灣她就捐了二十餘部救護車及復康巴士,她說:「只要看到這些車子奔馳於街上救人的畫面,想到許多急難的人能從車子的救助功能中重獲新生,心中就充滿了無限喜悅。」只不過,贈予日本紅十字會的車子還沒開始展現它的功效,日方倒先給了她一份肯定與尊貴的殊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沖繩縣政府就通知蔡雪泥,日本親王妃將親自頒獎,表達人民的謝意。會中一再表彰這項義舉有助傳揚人道與博愛精神,更有效提升人生的意義與生命價值,寬仁親王妃同時祝福台灣人民與日本人民永康和樂。
今年蔡雪泥代表琉球接受日本紅十字會最高榮譽的金色有功勳章,更屬一件奇事,因為琉球人把她當自己人一般舉薦。其實沖繩縣在一九八八年八月份舉辦第一屆世界UCHINA|CHU(琉球人民)大會,設置了UCHINA民間大使制度,旨在促進沖繩縣與世界接軌的發展,先期的大使制度為兩年一任,從二○○四年六月後改為終身職,而中華民國外交部派駐琉球代表黃煇慶一向肯定蔡雪泥的貢獻,制度一改,就立刻向沖繩縣推薦蔡雪泥擔任大使。經過審慎評估後,一致通過,認為蔡雪泥足以擔任第一號民間大使。
政府肯定 創造許多第一次
時間回到今年五月十一日,在蔡雪泥返台,於晶華酒店舉辦感恩茶會時,再次由日本交流協會新任駐台代表樽井澄夫代表天皇頒贈「旭日小綬章」,總統馬英九親臨嘉勉時指出蔡雪泥為慈善事業做了許多貢獻,無論哪一個國家都會肯定她。
事實上,在蔡雪泥的一生中,早已獲獎無數,且都是至高榮譽,例如日本學士會學術獎ACADEMIA獎,係日本全國學士會第二代會長吉澤義則在一九四九年設立,取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雅典西北郊外設講壇、以英雄Akademos為名之意,有典雅學術的意涵,是日本各界頒發的獎項中,最傳統、最權威的表揚制度,有「日本諾貝爾獎」之稱,表彰促進國際交流或對世界和平有貢獻的人,當時蔡雪泥是四十七年來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
旭日小綬章也大有來歷,是日本勳章的一種,一八七五年四月十日制定授予對象為「對國家有功勞並有顯著功績者」;旭日章從最上階依序排列為勳一到勳八等級,其中的勳四等即為旭日小綬章,但以往只授予男性,到了二○○三年後,女性也可以是授予對象。
教育最愛 懷感恩服務最樂
蔡雪泥的心中永遠想著教育是她的最愛、服務是她的最樂。事業夥伴對她的印象,表現出她在經營事業上是個穩健踏實、果敢決斷的領導者,只要是對的、應該做的事,她都會立即去做,即使年近八十依然身先士卒,做所有同仁的典範。在為人處事上,時時懷抱感恩的心情,堅持受人點滴必湧泉以報,如媒體人馬西屏為她舉辦赴日受勳行前記者會時,她一一拜謝媒體記者的蒞臨,一句句「謝謝您來、謝謝您的支持」令人動容。
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或事,總是盡力協助,日常生活中,她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活力充沛、寬大又溫柔,用「能忍自安」的原則面對生活,並不吝給予後輩母者般的慈愛。
蔡雪泥對琉球有深厚的感情,對台灣亦然;對教育情有獨鍾,對觀光交流與公益慈善亦然;她珍惜家人共處時光,對事業同仁亦然。蔡雪泥得獎後說:「回顧生命長河,早已不知經過多少轉折。我總會一次又一次,默默的、堅毅的將它克服,如果說,我這一生算是有成就,都是一路肯定我、鼓勵我,與我一起奮鬥的好友共同完成的。」她鼓勵年輕人不要害怕勇往直前,因為她的世界本來是平凡無奇的,卻在林林總總的付出與緣分下,成就今天的自己,從日本皇后手中領到這個獎,她認為是警惕自己要加把勁、作更多的事,直到她的小愛傳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她認為自己的愛與力量不算非常大,但始終能源源不絕!顛覆一般人對自己力量薄弱而不敢輕易奉獻的想法。
走過那些歲月
1935年出生於台北市。
1978年將日本「公文式教育法」引進台灣。
1984年參加泰、越、緬邊境訪問團,回國後發慈悲心,許願要救國家。
1986年訪問殘障兒童教養院與紅十字育幼中心等,捐助款項。
1988年成立台北市蔡雪泥公益慈善基金會及愛心服務隊。榮獲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感謝狀;法務部榮譽觀護人獎狀乙;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熱心公益獎狀等。
1990年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表揚,總統親自接見,同年捐贈救護車給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消防隊,並獲中央婦女工作會熱心公益感謝狀。
1992年當選北市第一屆「榮譽市民」。
1995年獲頒中山區調解委員任職九年以上熱心調解事務成績優良獎狀。
1997年當選第二屆「中華民國傑出企業領導人金峰獎」。
1999年獲台北市政府市長馬英九頒發「台北市政府市府顧問聘書」。
2000年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2001年回母校沖繩大學捐贈日幣100萬,做為圖書館購書及留學生獎學金經費。
2001年獲日本紅十字會金色有功勳章,日本紅十字會名譽副總裁寬仁親王妃信子頒發,為台灣首位獲頒此勳章者。
2004年蔡雪泥榮任沖繩縣第一號終身民間大使殊榮。
2006年於日本京都獲頒「日本國全國日本學士會學術獎國際獎」,為該獎57年來第一位日本以外正式獲獎的華人。
2007年榮獲第三屆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
2009年受聘為「總統府公益領域的國策顧問」。
2012年獲日本政府頒發旭日小綬章及日本皇后美智子頒發紅十字金色有功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