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曾是狂歡夜,唱歌跳舞喝酒看電影,或而傍晚出發,周日回航,上山下海,遠離塵囂。
近來我把這些習慣都改了,周五晚上背起書包去上課。學生時代不逃課不酷,現在不上課不快意,還提前一個鐘頭去占位置。聽課非但不打瞌睡,不做白日夢,還勤抄筆記,「刷刷刷」運筆如飛,自從人類發明中文電腦輸入以來,這是我手工寫字最多的年代。
什麼課讓學生如此期盼,如此甘於摒絕狂歡,甘於豎直腰桿坐在沒有靠背的長凳上,在幽雅而其實不適合抄筆記的燈光下,對著懷舊的綠板粉筆,甘冒肌腱炎之苦地振筆疾書?
是辛意雲老師授課的《老子》!
《老子》?不是老掉牙了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沒讀過?唉呀!虧你還是中文系畢業的呢,沒上過老子的課?
是啊,是啊!我跟你一樣讀過,上過,也曾自稱最愛老莊,背起來頭頭是道。但是一聽辛老師講解,才知過去全都不解,錯把哲學當文學,甚至當成了裝飾品。
辛意雲老師絕對是老莊的當代知音,是當今少見的東方哲學家,是最受學生尊崇的好老師。但是為什麼你沒聽說過他?為什麼不見他名滿天下?
他總是自稱「教書人」,專心至意作學問,也用哲學之眼觀察市井人生,閱讀報章雜誌,欣賞各國影片。所謂和光同塵,他沒有光芒,沒有機鋒,以哲學的高度和文史的深度,逍遙遊於人世。他師承印順法師、方東美、愛新覺羅,最後歸於錢穆師門,融儒釋道於一家,同時也深研西洋哲學、心理學與美學理論。他的學養兼具,體現真正的中國哲人風範。
但是如果你有幸上他的課,一定要專心、用心、耐心!他一定從考據講起,先論證孔子、莊子、老子,乃至易經的時代先後,大約要花三堂課,六個鐘頭以上,這點是他非常堅持的。等這歷史程序理清,開始講課文,大約兩個鐘頭講解二十個字甚至更少。他先為你解字,古籍中的文字與現代常有差距,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講解字字珠璣的老子尤其不可有一字誤差。他接著會解釋如何斷句,古籍沒有標點,斷句不同意義就不同,因此一定要講究。接著他講解字面文義,最精采的節目上演了,他在講台上四處飛走,手舞足蹈,用他好聽的聲音,標準的發音,旁徵博引或引先人註釋,或引其他典籍,或引西洋哲學,從各個不同層面演繹老子哲學思想。我們最愛聽他引電影或在麥當勞中觀察到的日常生活來解釋古人哲言。突然之間,老子不再老掉牙,卻是那麼地貼近我們今日的生活,千古不變地引導著我們的思想與感覺。
一堂課下來,淋漓盡致,總是覺得時間過太快,聽不夠!最近台北書院的負責人問學生,辛老師上課進度很慢,老子八十一章不知上到何時方休,要不要請他趕趕進度?我們把頭搖得像博浪鼓,「不行啊,講快了消化不良!」哲學豈能速成?深知豈可淺教?
我每次上完課,就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幸福感,但是一想到下周五還有課, 馬上不願意死,所以為了長壽的緣故,也得拜託辛老師慢慢授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