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準晶的丹‧謝特曼,別人雖不相信,他堅持下來,終於得到科學界的肯定,獲得二○一一年諾貝爾化學獎。日前他來台與我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對話,兩人腦力激盪出幾個很重要的理念與態度,非常值得我們在推動十二年國教時做為參考。
丹‧謝特曼特別指出:以色列比台灣小一半,建國之初就知道像過河卒子一樣,沒有退路只有勇敢向前。要往前就需要他的國民都能不斷地創新求突破。因此,以色列的大學及中等教育,都鼓勵學生要隨時質疑不斷提問。這樣的教育下,養成了以色列人不怕失敗,相信失敗之後,還有成功機會的理念與態度。
十二年國教既是台灣教改的新里程碑,那麼就應該在教學與評量上,讓老師自己能夠活化與多元性創新教學,以此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學習的關鍵就是學生要學會不斷地提問,不斷地尋找可行的答案與方案,老師既是問題的設計者,又是引導學生去找尋更多有價值與更有趣解答者的引導者。
李遠哲也呼應丹‧謝特曼的說話,鼓勵年輕學生,要能「挑戰老師的說法」,敢於說出:「老師你錯了!我的研究發現跟你的不一樣。」這樣科學才會進步;學生要挑戰和超越老師,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目前教育部全面推動高教評鑑,一再強調要以學生學習成效為最要緊的評鑑重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興趣,能夠讓他覺得在某一個領域是他最能發揮所長與最有成就及信心。
丹‧謝特曼強調以色列人把教育視為重要投資,建議年輕人要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大人則要給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勵。這段話無疑地對迷信於明星學校的家長們,真的是一記棒喝,多了解我們的孩子,幫他們愈早找到自己所喜歡的領域,而持之以恆地努力創新下去,才有可能造就社會更多元與更傑出的人才,這比從明星學校畢業更重要,也更有價值啊!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