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聯盟公布「 二○一二年台灣友善育兒環境調查報告」,歸納出媽媽有五大育兒煩惱,分別是行路大不易、如廁不方便、「食」在不容易、托育何處去、搭車不方便。建議政府提供津貼補助外,更應全面落實友善育兒環境,才能減輕育兒壓力,鼓勵生育。

我的外甥女半年前生產,由於是高齡產婦,生產及撫育過程,身心狀態都備極辛苦。在我看來,除了部分原因來自產後憂鬱症外,有很大部分正是缺乏友善育兒環境所造成的。
她們家原本沒有車子,帶幼兒就醫或出遊,搭大眾運輸工具讓她抱怨連連,嬰兒車經常卡在公車前上不了;火車或捷運擁擠,經常擠不進車廂。諸多不便,只好買輛車,偏偏油價又飆漲,讓小倆口吃不消。
此外,托育問題也困擾夫妻倆,公婆年紀大,又不在身邊,停薪留職育嬰又擔心工作保不住,小孩只好交給外人照顧,還得擔心保母品質。而且托育費頗貴,讓捉襟見肘的夫妻倆很是頭痛。
政府可以建立起孕婦、新生兒社區照顧系統,由衛生所護理師(護士)提供到宅指導、諮詢服務,同時提供友善的育兒環境,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從一出生就獲得完善的照顧。
高支出是年輕夫妻不願生育的原因,提供育兒津貼補助是基本誘因,提供價廉、優質、普及的托育服務,減輕育兒負擔與壓力;免費健康醫療服務,協助家長提供孩子最好的照顧。
蓮心(花縣玉里鎮/幼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