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陣子,不少媒體天天以大篇幅討論護理人員的低薪與過勞問題,包括不少護理人員得忍受排大夜班、加班,身心俱疲。為此,醫療界罕見地公開要求政府,改善護理人員的勞動條件,替辛苦的護理人員加薪。
我贊成替護理人員加薪、改善工作環境,以避免過勞的剝削繼續下去。只不過,台灣醫療院所的護理人員過勞問題,光是靠加薪,甚至是增聘人手,都無法徹底解決。
台灣的護理師(護士)荒與護理人員過勞問題的根本,在台灣推動健保之初的「醫療分級制度」,並沒有被強制執行。許多民眾生小病就往大醫院跑,把醫院急診當門診用,還有一些人以天天逛醫院為「樂」,在在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也增加醫事人員的工作負擔。
這個現象從近年來地區醫院、診所經營日益困難,大型醫療院所日益興旺(分院愈開愈多),可見一斑。
台灣的大醫院的醫事人員之所以會過勞,是因為醫療分級、轉診制度建立不起來,以及城鄉醫療資源分配差距,所造成的惡果。
加薪雖然一定要加,但只是治標,大醫院拿錢幫醫事人員加薪或增聘人手後,以目前台灣大醫院的擴張式經營手法,只會讓更多人,擠到大醫院來,形成惡性循環。
筆者認為,既然國人迷信名牌,不如推出醫療診所「加盟」制度。凡診所、地區醫院通過某些評鑑項目考核,便可以和特定醫療院所建立「協力網絡」,「加盟」進入特定大型醫院的體系,讓民眾願意往地區醫院與診所看病。
此外,為了嚇阻醫療資源的浪費,若非重症或急診,卻一直到大醫院掛號看病者,應該「列管」加重其掛號費和健保費,進行懲罰性課徵(這當然要修法配合),以嚇阻過多不必要使用大型院所醫療資源的病患進入。
除非台灣能夠落實醫療轉診,阻擋醫療資源濫用,否則愈加薪愈增加人手,病患只會愈往大型醫院擠,終究無法解決醫護人員過勞問題,護理師荒,還是會繼續存在。
簡理鵬(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