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五月,訪台的大陸學者在台北圓山飯店洗手間,誤判王寵寫的扇面複製品為真跡,此消息一出,即引起文化界注目。
國立故宮博物院得知後,追加印製王寵所寫扇面,並展示其真跡。這位被掀起話題的王寵究竟是何人呢?非報系
二○○九年五月,訪台的大陸學者在台北圓山飯店洗手間,誤判王寵寫的扇面複製品為真跡,此消息一出,即引起文化界注目。
國立故宮博物院得知後,追加印製王寵所寫扇面,並展示其真跡。這位被掀起話題的王寵究竟是何人呢?
他正是明代的書法大家,書風清雅,小楷尤佳,簡遠空靈的筆姿,被視為「文徵明之後推第一」。
仕途與文徵明亦相同,履試不第、命運多舛的王寵,後來僅以年資成為南京國子監一名太學生,世稱「王貢上」、「王太學」。而後一直浸淫於詩書畫之中,寄情於山水之間,年僅四十歲便去世。
王寵自幼喪母且出身低微,其父在蘇州閭門外的南浩街開一爿酒店。王寵從小成長於貧窮喧囂的酒肆之中,整日吆喝之聲,使他厭惡城市的煩囂生活。性情上王寵是喜簡靜的,在書法的空間裡,他找到安住心靈的地方。
王寵的書法啟蒙老師是沈明之,爾後從蔡羽學習,因受其影響,王寵即隱居石湖之畔,二十年幾乎與塵世隔絕,許多存世名作,大部分在此一時期寫成。
縱觀王寵的書法風格,則出自於晉唐境界又高又開闊的書風,他的楷書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而自成簡遠空靈的筆姿。
當時的書法評論家何良俊對王寵頗為讚賞,於《四友齋書論》評其書:「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寵)雅宜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