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之爭已端上檯面,目前出馬角逐的有蘇煥智、蘇貞昌、吳榮義、蔡同榮和許信良等五人,競爭十分激烈。除了派系競逐,也是二○一六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但不論如何,民進黨目前正面臨著空前的轉型期,如新任黨主席無法帶領民進黨成功轉型,民進黨將難重返執政之路。
以目前浮出檯面的人選來看,蘇貞昌被認為代表「新蘇聯」系統,許信良代表了「許謝蔡」的結盟,而獨派希望能夠在吳榮義、蔡同榮和蘇煥智三者之中協調出一人來。蘇煥智喊出「世代交替,積極領導」的口號,代表的是中生代,與其他兩人難以整合,看來五人參選的態勢已然底定。
從今年總統大選之後,民進黨就面臨了兩個亟待整合的問題,一是黨內各派系的團結,一是兩岸政策。這兩個大問題是新任黨魁的最艱鉅任務,也是民進黨能不能順利轉型的關鍵。
從這次黨魁之爭有五人角逐,就可以看出民進黨內的派系始終存在。派系各有所屬的現實情況,在蘇貞昌開始投入黨主席選舉時,黨內就有「卡蘇」、「反蘇」之議;派系之間誰也不服誰,即使像林義雄這樣的大老也難得有一言九鼎之力。尤其在大選之後,因為兩岸政策的主張南轅北轍,要團結黨內各派系更是難上加難。
在大選之後黨內對於未來的兩岸政策也有不同的看法,蔡英文提出要和中國交流之後,並沒有得到全黨一致的掌聲。三月底大陸國台辦在騰衝舉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羅致政等黨員雖然可以公開與會,但也只能以個人名義出席,可見民進黨對於大陸仍心懷戒懼。在意見如此分歧的情況下,要促進黨的團結,同時議定兩岸政策的共識,的確不容易。
獨派的大陸政策只是死守著台灣這塊招牌,始終不願意往前邁步,不敢和大陸做比較開放的往來。蘇貞昌在這次參選黨主席時,對於兩岸政策較過去有彈性,他附和前主席蔡英文在選後檢討提及「要在互動中了解中國」的主張,認為民進黨要積極自信與中國大陸交流互動,且關注未來的中國,以對話代替對抗,追求兩岸共存共榮。
民進黨內在兩岸政策上比較有前瞻、有膽識的,許信良應該算是先行者。在國民黨還沒有和大陸進行黨對黨交流時,許信良就率先喊出「大膽西進」的主張。至今兩岸間深化互動的現象,證明許信良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人物。許信良的價值就在於他知道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困局,也可以在蔡英文路線的基礎上為民進黨建構一套與大陸交流的新主張與政策。雖然許信良在民進黨內幾番浮沉,人望實力有限,但是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要有所突破,許信良無疑是一位開創性的人選。
總統大選敗選之後的民進黨,面臨著黨內團結與世代交替的問題,也面對著無法迴避的兩岸政策。這次的黨主席之爭就是個轉型的分水嶺。民進黨要想重返執政之路就必須在兩岸關係上做大翻轉。因此,民進黨要找一位能帶領黨轉型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