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裡常會提到黃鸝、黃鶯與黃雀。杜甫〈絕句〉開頭就講:「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在〈蜀相〉裡,杜詩聖又說:「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韋應物也有黃鸝佳句傳世:「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黃鶯詩就更多了。唐金昌緒有首很著名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杜甫對黃鶯也情有獨鐘,在「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裡,他把黃鶯呼作嬌鶯,呵護之情躍然紙上;白居易也挺有意思,他在「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詩裡,將黃鶯命名為早鶯,看來早起的鳥兒不但有蟲吃,還有樹可以搶哩!
以黃雀入詩的不算多。樂府詩裡有題目稱〈野田黃雀行〉,最有名的兩首分別來自才高八斗的曹植和詩仙李白。不過,黃雀最出名的還是那句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說了這麼多,朋友們也許會問這三種鳥是什麼關係呢?
黃鸝即是黃鶯,是鳥綱雀形目黃鸝科的中等體型鳴禽,又名黃鳥、倉庚,《詩經》就對「倉庚」有過吟詠,《豳風‧東山》有云:「倉庚于飛,熠燿其羽」,《豳風‧七月》有云:「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從中我們可知,先秦古人對這種鳥兒印象深刻的:一是其羽毛鮮艷,二是鳴聲悅耳,此兩點感受跟後人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而黃雀則是雀科金翅雀屬,是小型鳥類,又名黃鳥、金雀、蘆花黃雀。黃雀的鳴叫聲也十分好聽,且容易飼養,成為北方的籠鳥,尤以北京地區飼養較多。
這兩種鳥兒除了都是黃色、都有黃鳥的別名,都好鳴叫外,區別還是很大的。至於黃鸝、黃鶯這兩個名字有什麼區別,還真不好說,大約開始時有地域方言之別,到後來就不甚明顯了。杜甫的詩裡就有稱黃鸝,有稱黃鶯的。還有一點小區別,黃鸝連用,一般不單獨稱鸝,而鶯則可單用,如鶯歌、鶯梭,還可跟一些形容詞搭配,如嬌鶯、早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