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有兩齣戲非常相似,這就是《汾河灣》與《武家坡》。讓我們從新聞五要素五個W,來看看它們是怎麼相似的。
第一個W:WHEN(何時)。答案很明白,是唐朝。
第二個W:WHO(誰)。兩齣戲各有男女主角,《汾河灣》是薛仁貴和柳迎春,《武家坡》是薛平貴和王寶釧。瞧瞧,男主角不僅姓一樣,名字僅相差一字。
第三個W:WHERE(何地)。這個也出奇地一致,都在寒窯。《汾河灣》稍微復雜些,先是在汾河灣,後在寒窯。
第四個W:WHAT(什麼)。《汾河灣》講薛仁貴衣錦還鄉,在汾河灣遇到兒子薛丁山,誤傷之。薛仁貴逃走,到寒窯與妻子柳迎春相會,發現床下有男鞋,疑其不貞,戲之,才知道有子薛丁山,也明白誤傷的正是其子,夫妻哭著奔向汾河灣;《武家坡》講薛平貴也衣錦還鄉,到妻子王寶釧居住寒窯前,偽稱是薛平貴之友,出言調戲,被寶釧怒斥。寶釧方欲掩門,平貴以實言相告,寶釧原諒了他。
第五個W:WHY(為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節(尤其是戲妻)設置?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古代男尊女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卻只能從一而終。戲曲裡的二薛都是有兩位妻子,他們首先對愛情不忠貞,卻要求妻子守身如玉,動不動就疑神疑鬼。這就是封建大男子思想在作祟了。
戲曲裡這樣的戲妻情節不少,至少還有兩齣戲:《桑園會》、《大劈棺》。
《桑園會》又稱《秋胡戲妻》,此戲幾乎是《武家坡》的翻版,講秋胡回家途中,在桑園遇到妻子,出言調戲;妻子回家尋死覓活,秋胡苦苦哀求,婆婆也在旁勸導,妻子才原諒了秋胡。此戲其實出自《烈女傳》,書中的秋胡妻自殺了,戲曲裡則成了中國傳統的「大團圓」。
《大劈棺》出自《三言》,比以上幾齣戲料猛:講莊子見新孀扇墳,以便再嫁,便回家偽病死,再裝成楚王孫攜僕登門,試探妻子田氏。田氏頓生愛慕,擬嫁之,洞房中王孫忽頭痛,謂死人腦髓可治。田氏乃劈棺取莊周之腦,莊周突然躍起,責罵田氏。田氏羞愧自殺,莊周棄家而走。
戲曲是我國文化瑰寶,但其源自古代,免不了宣揚封建糟粕。我們看戲時也要用心甄別,不要讓那些糟粕再在我們頭腦中生根發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