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最好不要開學生的玩笑,並要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免引發不必要的誤會或傷害。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因為老師是授業、傳道與解惑之人。
在班級經營方面,老師是最關鍵的引導者,所以在課堂上,師生有過於親密或者開玩笑的行為,都會成為學生平日學習的樣本。
從班級經營來看,鬆或緊需要好好拿捏。從好的方面來看,輕鬆會讓班級的氣氛融洽,但是過鬆而幾近不管,會讓學生隨便而不自覺,整體秩序與表現相形就會紊亂。相反的,過嚴的班規,會讓孩子覺得不夠民主,反彈聲浪一定會高漲。如何讓學生能夠感覺既民主又合宜?顯然就需要師生共同合作與經營。
像北市一所知名國中一位女生,日前請同學喝珍珠奶茶慶生,沒想到有位許姓男生惡作劇,把吸管拿到馬桶用糞水沖過,再插入杯中準備讓導師「享用」。結果同學通報導師,導師一時生氣,叫許生和另兩位男生「共享」這杯糞水珍奶。導師的處置引起家長的不滿。
一件本來很高興的慶生活動,被一位男同學作怪給破壞了。但導師在情緒管理上,顯然還是失去控制了,沒有當場教育學生這樣做「偏差在哪裡?」而是用另一個偏差來提醒學生而已,當然做了反教育的示範。
老師是人,也會有情緒,只是面對學生時,如何適當地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在強調「認知、技能與情意」的教學時代,老師的情意教學更形重要。只是如何讓學生在這種惡作劇下,了解對他人傷害的嚴重性?這位老師除了需要情緒管理之外,還需要有智慧與創意來即時處理這個「挑戰」。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