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同兒子到台北某大學參加入學面試,由於面試時間是晚上七時半,到了該校天色已晚,校園一片漆黑,缺乏路燈照明標示,讓我們像無頭蒼蠅到處亂找,待找到面試地點已近七時,兒子驚慌失措的表情全寫在臉上。
唱名面試時,工作人員將備審資料交給兒子,要應試者親手交給面試師長。我不禁懷疑起考生親手準備,以限時掛號信在期限內寄到學校的備審資料,師長有沒有事先過目,還是在面試時匆忙地翻閱,然後憑著一面之緣,以第一印象決定考生錄取與否。
透過面試教室門口小窗,可以窺見師長面試情形,師長大多是仔細聆聽考生應答,氣氛應該和樂溫馨。據兒子轉述師長口試時態度親切、話語溫和,而且也都高度尊重考生,這點讓我寬慰安心不已。只是短短五至十分鐘的面試時間,卻讓我大老遠搭車北上,花去不少食宿費用,以及足足兩天的時間,深覺面試有改進空間。
兒子準備面試資料的精神、時間、金錢,所費不貲,但面試的成效不得而知。筆者不敢苛求面試絕對公平,但眼見面試讓考生裝扮得超齡時髦,比穿著、比資料、比身世背景,攪得考生個個緊張兮兮,卻個個有信心沒把握;家長必須負擔高昂報名、面試食宿交通費用,經概估參加一所大學面試約八千元,豈是經濟弱勢者所能負擔;面試師長一天面試百來位考生,真佩服教授們的耐力,要求他們精挑細選,其實滿苛求的。
申請入學面試制度,累了考生、家長、教授,請教育部重視這樣的問題,有多少學校假借面試賺取面試報名費,也該好好查一查,千萬不要讓大家增加負擔,卻達不到面試的功能,讓大家白忙一場,豈不令人扼腕?
莫非(花蓮縣/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