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縣市的午餐團膳業者指出,油價上漲,運送成本提高,加上沙拉油、瓦斯等十年來一直漲,因此近日要求調漲學校營養午餐價格,以反映成本。教育部認為營養午餐均採用當地食材,且三十分鐘車程內可送到學校,因此看不出營養午餐價格有調漲的理由。對此,筆者有不同見解。
首先,「羊毛出在羊身上」是自古不變的法則,倘若業者真的不敷成本,教育部卻又堅持不讓漲價,那麼,就難免會出現變相的調漲方式。筆者到學校觀察發現,近來的學生營養午餐雖然還是有魚有肉,但魚變小塊了、肉也變薄了,教育部若堅持採取凍漲策略,恐怕學童吃的就是縮水版的營養午餐了。
再者,以一餐調漲三元、一個月用餐二十多天計算,家長每月約只多繳六十多元。現在市面上六十多元連買個便當都不太夠,若扣除無力繳交午餐費的學童家庭,絕大多數的家庭應可負擔得起。而如果能以這樣的價格換得學童用餐的品質,應該是十分值得的。
教育部凍漲學生營養午餐價格的真正理由,不外是顧及學童家長的觀感,但兩權相害取其輕,與其壓抑價格,卻降低品質,不如允許微微調漲以維持品質,盼教育部對此能再細思量。
李學(嘉義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