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課‧課文
心開意解圖/勝鬘書院提供
非報系
在佛門裡,經常以「心開意解」來形容聞法後豁然開通的心境。
有一天,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說法。佛陀說:「宇宙星辰所以不能光明照耀,主要是因為被虛空中的浮雲、風塵、煙霧等障礙物所遮蓋,正如同一個人所以不能心開意解,是由於被內心的欲望、瞋恨、愚痴及外在的名聞利養等迷惑,障礙了我們的心智,而無法解脫自在。所以比丘們,你們應該去除內心的貪瞋痴等煩惱,心意才能開通明朗。」
佛陀簡短的一番開示,聽在久經佛法薰習的比丘們心中,有如醍醐灌頂,個個心開意解,生大歡喜!
千年暗室,打開一線門縫,陽光才能照映進來,慧日可以照破亙古的黑暗;閉塞的心門,要用智慧的佛光來普照,才能袪除無始以來的無明。打開心門,迎接陽光,人生自然快樂解脫!
放下
有一位黑齒梵志,雙手拿著二株合歡梧桐花前來供養佛陀。
佛陀對梵志說:「放下!」梵志把他左手的一株花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梵志又把他右手的花放下。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黑齒梵志說:「我已經兩手空空,請問現在您還要我放下什麼呢?」
佛陀說:「我不是教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教你捨去攀緣的心,唯有捨到無可捨處,才是你安身的地方。」
這時黑齒梵志才瞭解放下的道理。
人生要如何才能逍遙自在呢?要學習放下。放下對名聞利養的貪取,放下煩惱憂悲的執著,甚至放下「放下」的妄念,直到無一法可放捨,「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便是真正的放下。
摘自《佛教叢書‧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