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喜願小麥契作農友施明煌,去年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合作,在台灣四十所中小學校園內栽種小麥,讓小朋友學習種植小麥,也能建立糧食自給率的概念。台北市指南國小這學期開始在校園內種小麥,小學生每天按時幫小麥抓害蟲、除草,經過五個月的期盼,在兒童節的前夕收割,收穫的喜悅寫在臉上。
稻米與小麥是民眾的主食,但台灣小麥被進口小麥打敗,麥田景色消失,大家對小麥陌生。其實小麥是數百年前台灣開墾時期的主要作物,雲林麥寮就以麥為地名。
指南國小由二年級的十一名小朋友從播種開始,每天關心小麥田,幫小麥抓害蟲,非常認真。指南國小二年級的周姿伶笑說:「好像在當媒人婆。」她用水彩筆幫小麥花授粉,每天觀察小麥有沒「懷孕」。
指南國小栽種的小麥田,不使用除草劑、農藥與化學肥料,雖然收穫量較低,但也讓小朋友知道,收成小麥多麼辛苦,要珍惜。訓輔主任周龍吟指出,種植過程中,他從二年級小朋友口中聽到「使用在地食材」,就覺得很安慰,培養了小朋友對這塊土地的熱愛。
全國教總理事長劉欽旭表示,「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概念,須從小開始教育,希望推動更多學校種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