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國外回來的心理專家告訴我們,當初她在紐約租辦公室時,那棟漂亮辦公大樓訂的規矩是:限租醫師、美容師或按摩師,其他行業一律免談!
「因為業主認為,美容師、按摩師和醫師對人具有同等效力;他們全都能撫慰人心。」說完這個理由,這位具有美國心理醫師與諮商師執照的朋友又解釋,其實這絕對是真的,因為很多人不敢跟朋友、親人說的事,都會一股腦告訴他的美容師、美髮師或按摩師,即使對方只聽不給意見,也會有很好的心理治療效果。
專家說的這句話,我完全相信。
躺在美容椅上接受身體指壓或臉部按摩,通常是一般人最放鬆的時候。前些日子受了上司什麼氣、哪個鄰居不講公德心、孩子又有哪些事惹你心煩,都可以在這個時候一吐為快。等做完了臉或指壓、苦水也吐得差不多時,身心都獲得紓解,又可以嶄新地迎接新的人生了。
不僅是美容師,即使只花百來元去洗個頭,也一樣有效果。
我家隔壁不遠處的一家家庭美髮,老闆娘就常扮演這類心理醫師的角色。我每次去弄頭髮,總看到不同的顧客跟她述說家裡的事。
陳小姐談到孩子很難帶,婆婆的意見又總是跟她不一樣,十分心煩;老闆娘於是用自己的經驗教她怎麼跟婆婆溝通。李太太說馬上要幫女兒辦喜事,但親家是日本人,不知道要怎樣才好;老闆娘建議她不妨找有類似經驗的某某太太問一下。王婆婆感嘆兒子已經老大不小了,卻還是不肯結婚;女兒雖然早早成了家,但先生不太負責任,孩子又太小,讓她十分擔心。老闆娘也勸她想開一點:「兒孫自有兒孫福嘛。」
顧客們來來去去,各有各的心事。但隨著頂上三千煩惱絲弄順了,心裡的結也漸漸打開了,走出去時大多都換了張笑臉,讓旁邊的我們也不由得跟著開心了起來。
還有些時候,只聽顧客不停的吐苦水,老闆娘也不說話,只是偶爾加上一兩句「是哦」、「唉喲,怎麼這樣」的逗點或句點,倒也能讓做頭髮的婆婆媽媽或小姐們滿意,離開時不再愁眉苦臉。
「老闆娘,妳很厲害哦,大家都肯對妳說心裡的話。」我跟老闆娘打趣,她也笑著說:「其實我也沒做什麼啦,多半就是聽聽罷了。」是啊,只是「聽聽」,她卻不知道,這樣也有心理治療的效果呢!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